[摘要]近年來,義烏中小企業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義烏市整體經濟的主要來源。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義烏各企業不僅要面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還要面臨國際市場的嚴峻挑戰。如今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營銷、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競爭,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需通過高質量的設計和塑造,才能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才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為企業帶來豐富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義烏 中小企業 企業文化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義烏經濟發展的主體和重要支柱,是義烏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最耀眼的亮點,使義烏實現了從資源小市向經濟大市的歷史性跨越,撐起了義烏經濟的半壁江山。然而,據義烏市工商局統計,義烏的中小企業平均存續時間不到7年,為什么義烏中小企業的壽命如此短暫?這個問題值得企業家們思考。綜觀浪莎、夢娜、三鼎等各大企業,可以發現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長期發展,經久不衰,就在于它有著先進的企業文化,有一個核心的靈魂,它保證了這個企業能夠與時俱進,能夠不斷地戰勝自己,也更易于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然而,大部分義烏中小企業還沒有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著重分析義烏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及對策。
二、義烏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
1.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缺乏正確的理解與認識
(1)將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外在形象設計
義烏中小型企業的領導者認為所謂的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外在表現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業標語口號的斟酌、企業標識的設計上。例如,有很多企業設計了精致的廠徽、統一的廠服、嘹亮的廠歌、鮮艷的廠旗,企業的外在形象可謂被設計得淋漓盡致,但他們只簡單地將企業文化等同于形象設計,并沒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精神體現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也沒有把企業精神滲透到企業員工的思維方式、工作、行為習慣中。
(2)將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文體活動
義烏很多企業主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寄希望于通過舉辦幾場球類比賽,放幾場電影,組織幾個職工俱樂部來達到塑造企業精神的目的。事實上,文體活動的開展只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表層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員工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但如果僅僅依靠這些表層活動,而不進行企業文化的滲透,企業文化建設是不會得到持續協調發展的,也就更不可能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文化支持。
2. 企業文化沒有真正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
企業文化建設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導向和滲透作用,以體現企業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引導員工的行為朝著有利于實現企業目標的方向發展,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發展提供動力源,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實力。然而,當前義烏中小企業的領導者在文化建設上往往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有些中小企業為建設文化而建設文化,不注重經濟效益與文化建設的實際聯系,最后只形成了文化建設、經濟效益“兩張皮”,失去了文化建設的根本意義。
3. 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創新精神
義烏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各中小型企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響下,很多中小企業也開始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但不懂得如何建設,就一味模仿的比較多,而不是通過選擇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來先進的文化吸收進來,做到有機的融合,培育自己中小企業的文化特色。所以現在的義烏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缺乏個性甚至雷同,缺少創新精神。
三、加強義烏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1.提高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的認識
義烏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領導者都是“白手起家”,從小作坊發展起來的,并且是靠經驗的積累來管理企業,領導者的素質普遍不高。企業的領導者又是企業文化的設計者、倡導者和建設者,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企業領導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自己的科學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對企業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深刻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及企業文化各部分內容的關系,這樣才能使企業的文化建設步入良性發展的道路。
2.重視企業文化的創新
義烏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一個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產品上、企業的外在形象上,而更多的應該是在自己企業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夠反映一個企業本質特點,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現都是這種文化的表現,所以義烏中小企業在建設自己企業文化時,應該結合自己企業的自身特點,創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個性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進行不斷地創新,不斷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新鮮血液,這樣才能增強企業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發揮企業文化的推動作用。
3.提升企業精神層次
義烏的經濟發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企業若想長期的生存,就必須要有一種可靠的企業精神,企業精神將帶領企業走向更高的領域。企業精神的提煉,實際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取得成效的過程,創立和提煉它,也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企業精神的形成,不僅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需要管理者不斷地利用各種途徑進行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心理培育,同時要反復地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并在實踐中及時提煉出其中的優秀部分,再用最簡單概括的語言,總結出其中的精華,由此形成企業意識中最具激勵的東西——企業精神。創立企業精神,不是企業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標,而是利用企業精神激發員工的熱情,形成更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工作合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義烏中小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還有待提升,要通過各種途徑建設出良好的企業文化,使企業能長足的發展下去,讓員工在工作中時刻保持熱情,從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使企業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韋華偉:創業期的企業文化[J].中外企業文化,2004(7)
[2]祝寶江:企業文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3]屈燕妮:論中國民營企業企業文化的塑造[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6(3)
[4]孫惠陽:構建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J].商業經濟,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