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盧卡奇近20年來已無可爭議地成為中國哲學界享有盛名的一位下班主哲學家。《歷史與階級意識》是盧卡奇所有哲學著作中影響最大、引起爭議最多的著作。“物化“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中心概念,更是盧卡奇早期理論探討的中心話語 ,也是他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思想武器。“物化”似乎是市場經濟和現代工業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結果。它的不斷膨脹和物化關系的普遍化,嚴重侵蝕著社會機體的健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絆腳石。盧卡奇的物化理論揭示了工業文明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人從屬于物、受制于物的現象,對于當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具有警示和啟迪作用,對于當今正確看待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物化 盧卡奇 科學技術 和諧社會
一、盧卡奇的物化理論
盧卡奇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普遍的物化,經濟活動、政治和意識形態都處于物化狀態,人也從外在到內在都被物化了。消除物化的主體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消除物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一概念是盧卡奇在沒有看到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情況下,直接從《資本論》中對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發掘出來的。由于商品形式是資本主義普遍的社會形式,物化成為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必然的、直接的現實。他從物化的哲學分析入手,展開了對直接的物化現象——勞動異化的批判。
盧卡奇將需要的徹底異化稱為“物化”,并視其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以往的歷史表明無限制地追求物質財富是人類的一種現實的生存狀態,然而問題在于物欲是否即人類的本性。馬盧卡奇說:“歷史的本質正在于此,如果加以固定化,那么一切都會變成假象,歷史是不斷變革的形成人類生活的客觀形式的歷史。因此,不可能通過以一種經驗和歷史的方法來研究各種特殊形式的連續的現象,來理解這些特殊的形式”。在一種形式下固定不變的、被認為是絕對真理的東西,在另一種形式下終將消亡。社會主義就是消滅“物化”的新的社會形式。
社會主義不僅要滿足人的需要,它更深刻的本質在于:改變人的需要。在社會生產力獲得較大發展后,人類的自然需要是有可能被充分滿足的,而需要中傳統的社會性因素則是永遠無法滿足的。[3]因此,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消除物化,使人類最終建立起一種樸素的生活方式。
二、物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影響
“物化”似乎是市場經濟和現代工業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結果。它的不斷膨脹和物化關系的普遍化,嚴重侵蝕著社會機體的健康,因此,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克服和超越物化的羈絆,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1.社會中的物化現象
時至今日,物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一個非常普遍和嚴重的問題,物質主義的泛濫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物的依賴關系成為整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關系,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人和物的關系發生了顛倒,物質變成人生追求的目標。物質到任何時候都只是實現人生目的的手段,相對于人的幸福和全面發展而言,物質永遠處于附屬和次要的地位。然而在當今社會,對物質財富的追逐成為人們普遍的生活目標,人們陷入了對物欲的無窮無盡的追逐之中,變成了物質世界的奴隸。
第二,人的價值和精神的物化。由于物在人們生活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人的價值與精神就不可避免地被淡化和邊緣化了。在物化的社會中,人的價值追求完全屈從于市場的引導,市場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趨向,人的價值被客體化了,物成為衡量人的價值的惟一標尺。
第三,人際關系的物化。人是社會性動物,健康合理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是每個人全面發展的基本需要。在物化的社會里,人際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變得迷惑不清甚至難以捉摸了。
2.物化現象的危害
物化的擴大必然帶來許多消極的影響,使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走向單一,導致公民社會的平面化和庸俗化,產生一些十分不利的社會后果。
第一,物化的泛濫導致了消費主義的流行,大量社會資源浪費。消費主義表現了人的情欲的惡劣傾向和不加控制,滿足的是個人的暫時私欲和虛榮心,集中體現了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是十分有害的。
第二,在勞動發展過程中,商品的發展、工具理性的擴展,導致和促進人的物化和主體性的淪喪,而且生產力的發展也必將因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主體性的喪失和社會的物化而走向增長的極限。
第三,物化和消費主義的盛行是造成生態危機的重要原因,使人們的良好生活環境遭到破壞。
第四,從某種意義上說,物化增加了社會腐敗現象滋生,導致了大量社會不安定因素。物化使人的生活目標發生極大的錯位和扭曲,社會上拜物主義盛行,物的觀念在許多人的心中占居了主導地位。
三、針對物化現象采取的措施
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出現的問題,促進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
1.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提高社會成員的精神文化水平。
2.提倡財富倫理。進一步推進財富公益化進程,逐步使全體社會成員認識到一切財富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回歸于社會的道理,樹立理性的財富觀,崇尚樸素、節約的簡單生活,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3.強化以人為本的社會觀念,確立人在社會中不可取代的首要地位,摒棄以物為本的傳統思想。隨著社會發展方式的變化,物本思想已經被逐步淘汰,以人為本的觀念迅速成為未來社會的嶄新觀念。
4.提倡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的消費倫理。鼓勵適度消費、文明消費、綠色消費,培養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維持人類需要和自然環境的平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
參 考 文 獻:
[1]陳愛華:關于盧卡奇物化理論的解析,高校理論戰線,2000,(10).
[2]李亞斌:盧卡奇哲學思想的軌跡中國哲學研究,199512
[3]李東寧:《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及其當代意義》,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
[4]寇鴻順:試論盧卡奇物化理論對馬克思異化學說的創造性發展,許昌學院學報,2005,(1).
[5]蘇曉云:盧卡奇早期的物化異化觀及其當代啟示,《求索》,2003年
[6]侯秋月: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綜述,《中國西部科技》,2007年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