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財務報表是企業有關重要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為企業經營者,投資人,債券人等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本文對就有關財務報表常見的分析方法及局限性進行了簡要的探討,以有利于有關利益相關者認真解讀與分析財務報表,得到自己相關有用信息。
[關鍵詞]財務報表分析 比例分析 現金流量
財務報表分析是以三大財務報表及附注等為對象,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等角度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進行分析從而系統地認識和掌握企業全貌的過程,是財務報表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必要條件,為相關利益群體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并預測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1.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通過比較不同的數據,從而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并找出預備比較對象差別的一種分析法,用于比較的可以是絕對數,也可以是相對數,其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指標間客觀存在的差距,并為進一步分析指出方向。比較形式可以是本期實際與計劃或定額指標的比較、本期實際與以前各期的比較,可以了解企業經濟活動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也可以將企業相關項目和指標與國內外同行業進行比較。比較分析法可采用橫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將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金額進行對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義和邏輯關系的財務比率,以此來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情況的一種分析技巧;比率分析法是報表分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如運用比率分析法來評價企業的資產的流動性和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
3.趨勢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中的相同項目進行比較分析,分析其變動方向和變動原因,以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重點在于比較不同期間同一項目的變動情況,它刻畫了財務報表項目隨著時間而變化。
4. 項目分析法。按分析項目的不同,財務報表分析還可以分為可分為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和現金流量表分析。資產負債表分析是對企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各個構成項目的比重、分布、資產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進行的分析;利潤表分析是指對利潤的各個構成要素、收入與費用是否配比、利潤的發展趨勢等進行的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對現金流量表上的有關數和據財務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從而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情況。
5.結構分析法。結構分析法是在項目分析法上發展而來的,是以財務報表的某個具體指標作為100%,再計算各組成項目占總體指標的百分比,從而比較各個項目百分比增減的變動,以此來判斷整個財務活動的變化趨勢,提示各個項目的相對地位和總體結構關系。
6.圖表分析法。圖表分析法是指將企業的經濟活動的數字采用圖表的形式列示出來進行對比分析,采用圖表分析法具有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優點。嚴格說來,圖表分析法并不是一種獨立的財務分析方法,而是各種財務分析方法的直觀表現形式,直觀反映了財務活動的過程或結果,將復雜的經濟活動及其效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現出來。
7.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某一經濟指標時,用來測定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發生總變動的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它是以確定的因素替代順序等一系列假定為前提的,其計算結果不僅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而且要受因素替代順序的影響,所以,各指標的分析順序一經確定,即不能隨便更改,以使持續不斷的該類分析結果具有可比性。該方法在成本費用專題分析中應用最為廣泛。
無論報表分析者出于何種目的、采用何種分析方法,最終結果是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便做出科學決策。
二、目前財務報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
1. 報表分析本身的滯后性。財務報告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及時性, 對于會計信息的使用人來講, 會計信息的披露和傳遞是越快越好。就企業年度財務報表而言, 所披露的會計信息間隔時間越長, 就越缺乏有用性。
2. 財務報表里有些指標的相對滯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是企業流動資產、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值, 其資料來自反映時點狀況的資產負債表,但由于流動負債在不斷償債的同時又新的到期債務出現, 所以只有當債務的出現與資產的周轉完全均勻發生時, 這些比率才能正確反映償債能力。
另外也不能量化的反映潛在的變現能力。如可隨時運用的銀行貸款指標、準備變現的長期資產、企業償債能力的聲譽等。
3.現行分析比率的比較標準的局限性。現行企業能力分析, 其比較標準主要是按照國際慣例,如流動比率為 2: 1, 速動比率為 1: 1,而現實中, 一方面由于企業存在行業、生產周期、經營規模、經營復雜程度等諸多差別, 如果都使用統一的 “2” 、“1”標準顯然不合理; 另一方面,企業的有關指標即使達到了上述要求也不能說明其財務狀況就處于優良狀態。
4.現金流量比率的局限性。分析中所采用的現金流量指標一般是以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基礎來講的, 但是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有很大差別, 使上述指標在橫向和縱向可比性上都存在較大的缺陷。
5. 會計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列入報表的僅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 我們對報表的分析僅僅是分析了那些報表中列示的經濟資源, 實際上, 企業有許多經濟資源或是受客觀條件制約、或是受會計方法的制約而并未在報表中得到體現。
6.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在很多情況下, 企業出于各種目的,會出現人為操縱的結果, 這極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得到的報表信息與企業實際狀況相距甚遠, 從而誤導信息使用者。
7.會計計量方法的局限性。會計所提供的主要是企業經濟活動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數據和信息。然而就用貨幣單位作為會計統一的計量尺度, 實質上存在著貨幣是穩定的這一假設,然而由于通貨膨脹, 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也就不能反映當時真實的成本費用和收益狀況。
由于這些局限性,在具體應用以上分析方法時,除根據分析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外,還要講究成本與效益原則,注意一些具體事項。如在進行年度財務報告的分析時要適當結合中期財務報告與報表附注的相關內容。如:在進行無形資產的分析時,就要注意報表附注中有無相關信息的披露。另外注意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各種報表間的聯動分析以及相關內容的互相印證等等。
參考文獻:
[1]王淑萍.財務報告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陳信華.財務報表分析技巧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