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深,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其中,用于旅行的消費比重更是不斷提高。本文就這一現象,從消費者的旅行觀念和景區發展方向兩方面來闡述了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關鍵詞]旅行 發展 觀念 景區 文化
一、旅行觀念篇
旅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它或許是“想要旅游就得參團,一參團就不好玩,不但不好玩,還往往買回一肚子的氣與一身的累。”亦或是“一個城又一個城,匆匆的寫下一個個城的印象,恍然間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去過很多的城,這猶如一個提醒,要Keeping Moving,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的還沒能讀完,行完呢!”又或是“我隨心動,是一種隨意,不奢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的浪漫意境,亦不去刻意經營歌里所唱的張狂: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夢已經醒來,心不會害怕。這種隨意,應該是詩一樣的生活……
是累?是moving?是生活?又或是其它的什么?對于旅行,不同年代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見地。
對于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來說,旅游是如此的遙遠,由于種種原因,旅游在生活中并不常見,整日忙于糊口的他們,又怎會停下他們繁重的腳步,去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氣息呢?他們的生活是忙碌的,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人生越是忙碌,偶爾的停頓,就更加彌足珍貴。
不知不覺間,在中國蒼白的旅游消費市場上,80后的消費力表現得尤為突出,并正逐步成為引領中國旅游業的主力軍。據國內某門戶網站發起的《80后旅游消費心理調查》數據顯示:近80%的80后人群表示比較或非常喜歡旅游,一年內的旅游次數在1至2次的占64%,3至4次的或以上的占16%......
這組數字的背后,不僅潛藏這巨大的旅游消費市場,更意味這人們對旅游的巨大解放,他們的旅游觀念跟他們的父輩是截然不同的: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你會看到這樣的一類人,他們永遠是塞著一副耳機,專業的旅行鞋、帽。不乏時尚志氣。ipod、3G手機,PSP,數碼相機,筆記本等最新產品與他們如影隨形,他們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臨行之間,他們會在門戶網站上獲得相關信息,百度一下,購票,旅店預定。他們的旅行也不再是單純的走馬觀花式旅行,自助游、主題游、極限運動、廉價航空、虛擬網絡旅游......這些隨時更新的旅游觀念,都迅速納入旅游商家的營銷策略中,自由的旅行中,他們尋找著主題與深度,也是在旅行中游戲人生。
早先的老百姓都比較傳統,旅行期間,他們會時常有一種作為“旅客”的乏力感,空虛感。空虛的是:在匆匆的游覽玩夢境般的景致后,看著一切如自己家鄉的“照舊”,路上照舊是行色匆匆的趕路人,市場照舊是異常的喧鬧。平淡無奇的生活,在一次美夢過后,無奈地重新上演,也許,對于這些“小老百姓”來說,旅客這個身份正越來越讓他們沮喪,或是說不滿足。
其實, “當今的旅行者所堅持的旅行,是在當地就變成當地人,穿當地人的衣服,學當地人的語言,住當地人的家里,與他們一起生活、勞作、甚至戀愛。旅行不做詳細的計劃,把無數的不確定留到旅途中去,最大限度地享受奇遇。我們要去用心體驗每一次的旅行,哪怕是一次一日游,也把它當做一種興趣,對某一類事物的極端迷戀,與探索的沖動,使其貫穿于我們每一次旅行之中,為了自己的某一種瘋魔而旅行。記住,不瘋魔,就不旅行。
二、景區發展篇
一直以來,旅行都是被視為一把打開心鎖、心結的萬能鑰匙,其實旅行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通過不同的環境的調試,幫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和世界,重新定向生活,所以,在完美的旅行中,一個環境優美,意境奇幻的景區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改革開放進程地不斷加深,各地旅游局加強旅游景區建設,在這數以萬計的建設中,始終隱隱貫穿著三條主線:新穎的旅游項目,優質的貼心服務,健全的旅游文化。
1.新穎的旅游項目
著名的網游公司盛大聯手杭州宋城景區,將旅游地按照《傳奇世界》內的中州城進行改造的虛擬網絡游戲旅游項目,直接在當年的五一黃金期間創造了超過20萬的人流量。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吸引游客們為興趣買單,有力的證明了新穎引人的旅游項目是景區華麗的衣裳。它將旅游從單調乏味的觀光旅游轉化成多元化旅游。如今看來這無疑是旅游縱深發展的趨勢,將“吃、穿、住、行、游、購、娛”六大元素結合,創造旅游,積極開發娛樂性強、互動性大、形式新穎的旅游項目,以滿足游客不同層次個性化的需求。這既給游客以全新的親身體驗經歷,又為其提供了交流平臺,更為景區的宣傳起到一定的轟動效應。
2.優質的貼心服務
“什么樣的景點才算是4A、5A的標準呢?”筆者曾看到過一篇名為《5A景點宰人榜》的文章。其中,我國最著名的一些景點如長江三峽、十三陵、九寨溝、少林寺等都榜上有名。被游客詬病最多的,無不是門票價格高,服務態度差等現象。那么什么樣的景點才能夠稱得上是4A、5A的標準呢?首先,它應該有優質的服務。將服務精細化,使其延伸到每一個細節,凡事務求精準,服務貴在心細,使得景區處處體現著人文的關懷,從旅客出發,為旅客服務。只有這樣優質的服務才能促進旅游品牌的提升,旅游文化的升華,景區旅游形象的塑造,是景區旅游業日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3.健全的旅游文化
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文化力的競爭,只有在文化力的培育上下功夫,讓中華文化的精髓根植到景區,才能在另一市場上保持不衰的競爭力。
對于旅游,自然風光是“行”,而景區內的文化內涵卻是“魂”。對于不同的景貌,有著其獨特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只有游客置身其中,才能體驗到對人文景觀的特有感覺。不管是在歐洲宏偉的大教堂之內,還是在麗江古城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環境里,目的都是要體驗這種文化,其中令人興奮的就在于文化的差異性。故而,對于景區文化構建來說,要做到因地制宜,正如西湖孕育了龍井,武夷山孕育了大紅袍,雁蕩山孕育了雁蕩毛峰......各是各的味,是旅客獨自細細品味。其次,體驗文化,最好是原汁原味,江浙一帶保存這許多江南小鎮,作為吳越文化的經典吸引這許多的游人,但是令人失望的的是近年來,有的古鎮人造景觀較多,矯情的表演泛濫,商業的味道越濃,穿梭于其中,使人產生一種演戲甚至上當的感覺。最后,要認識到非物質文化的重要之處,它也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