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本文先從利率市場化中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入手,進而分析了利率風險的來源。在此基礎上揭示了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管理利率風險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 利率市場化 利率風險 金融市場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金融市場越來越完善,同時也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家為了調控市場經濟,更加充分地發揮了利率這種金融工具的調控作用。為此我國商業銀行逐步開始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人民銀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對利率的管制,遵循市場價值規律,由市場自主確定利率水平。雖然利率市場化可以使商業銀行經營的外部環境有所改觀,促使商業銀行不斷面向市場開展經營,進而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但是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同時更多的是挑戰。由于資產負債結構性質和負債期限不同,以及利率風險管理體制不健全,商業銀行規避利率風險的能力差異很大,使得利率風險成為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之一。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形勢下,我國的商業銀行加強利率風險管理顯得尤為迫切。
一、利率市場化中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
1. 過渡性風險,是指利率放開管制初期,商業銀行不能適應市場利率變化而產生的金融風險。過渡性風險產生于由利率管制邁向市場化得轉軌階段,帶有系統性、過渡性的特點,但隨著轉軌階段的完成會趨于消失。
2. 重新定價風險,也叫到期期限錯配風險,是商業銀行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利率風險。它一方面來源于商業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對稱,另一方面來源于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
3. 收益曲線風險,是指由于收益曲線斜率和形態的變化,即不同到期期限之間收益率變化幅度不同所導致的利率風險。收益曲線風險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指在利率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存貸利差縮小導致銀行利息減少的風險;另一種是在短期存貸利差波動與長期存貸利差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由于這種不一致與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不相協調而導致凈利息收入減少的風險。
4. 嵌入期權風險,是指因利率變動產生的客戶提前償還貸款或提前提取存款,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變化的利率風險。這種預期之外的提前償付或提取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利率風險。
二、利率風險的來源
1. 利率市場化改革,使得利率能在一定的范圍內上下波動,是形成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直接原因。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利率管制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頸”,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成為一種必然。利率市場化的著眼點是一種利率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形成機制,是資金價格的市場機制,社會上的資金資源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在社會上流動,金融市場參與者在市場上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資金供求關系決定。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改革,我國目前利率市場化的程度較高。《商業銀行法》第31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確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這樣就會造成利率在一定的范圍內隨市場的供求變化,利率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在籌集資金時所付出的報酬以及在運用資金時所得到的收益不相同,于是商業銀行不得不面臨利率風險。
2. 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也是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重要原因。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中主要是存貸款業務,存貸款都與利率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根據其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可分為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兩者之差就是資金缺口。由于其存款和貸款業務種類與數量的不同,其各自的利率也不相同,所以利率使得銀行的長期資產收益、負債成本以及資本價值都受到不同的影響,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可能面臨利率風險。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和發展,利率風險也逐漸變成商業銀行面臨的最重要的風險。商業銀行要保證其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就必須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降低和避免利率風險,這就是利率的風險管理,它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提升其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須的。
三、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的商業銀行開始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一些銀行還效仿國外銀行設立了資產負債管理部門,這為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科學化、現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礎。但目前看來,長期處于管制環境下的商業銀行管理利率風險的水平還屬于起步階段,存在著諸多問題。
1.銀行自身存在的問題
(1)由于受長期利率管制的影響,利率風險管理的觀念滯后,加上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漸進模式,商業銀行對利率變動反應較為遲鈍,對利率風險較為陌生。所以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風險管理相關的各方面工作進展較慢,從而不利于風險管理水平與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同步提高。
(2)資本充足率偏低、資產負債管理不平衡
目前,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多數已經達到了8%警戒線的水平,但通過國際比較來看,資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偏低,而且資本結構單一,資本構成不合理,加權風險資產總量過大,盈利能力不強,缺乏正常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渠道,因此對風險的抵御能力較弱。我國商業銀行已經實行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但資產負債結構失衡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在總量結構上,資產與負債總量之間沒有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出現存差或借差缺口過大;在期限結構上,資產與負債也沒有建立合理的配比關系;在利率結構上,同期限的存貸款之間沒有保持合理利差。
(3)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尚不健全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的不足之處在于:利率風險識別、測量機制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產品定價機制,缺乏完備高效的利率管理機構和專業的管理人才,缺乏風險管理的IT基礎。
2.外部經營環境的不足
(1)我國現行的利率政策和金融法規存在缺陷,特別是存貸款利率計結息規則不合理。根據《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各活期類存款都是按照計息日利率計算利息,導致商業銀行在計算利率風險缺口時無法確定其重新定價期限,影響了分析的準確性。而貸款年利率折算成日利率時,按年利率除以360天計算,由于利率折算方式的不精確,在按日計息時,實際利率會大于公布利率。對于貸款金額大、提前還貸的客戶,在計結息時容易引起爭議,存在一定的利率風險。此外,分業經營限制使商業銀行利率風險主要集中于借貸業務,缺乏有效的利率風險分散機制,從而利率風險缺口調整的余地縮小。
(2)金融市場不夠完善。近些年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都初具規模,并不斷發展。但市場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特別是市場的金融創新能力仍受到束縛,現有交易品種均為即期產品,還沒有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和利率互換等衍生工具品種,使商業銀行缺少規避利率風險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市場上各種金融資產的發行缺乏連續性、市場交易規模小、交易主體少、市場割裂等因素的限制,市場利率仍缺乏代表性,沒有一個合理的基準利率為各商業銀行預測利率的變動提供參照。
四、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對策
1. 建立健全利率風險管理體制,包括理順商業銀行內部資金定價機制,提高基層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和應變能力;健全資產負債管理的科學運作機制,增強利率風險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健全利率風險內控機制;規范商業銀行利率定價授權、執行、監督等各環節的行為;健全利率信息傳導機制,增強市場利率信息傳導的時效性等等。
2. 健全適合基層特點的利率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利率風險管理的科學性。抓緊開發出兼具數據采集、加工處理、動態模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為利率風險管理決策質量的改善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和技術保障。
3. 適當放松金融管制,鼓勵引導商業銀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分散和規避利率風險。在抓緊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存款保險體系的同時,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努力為商業銀行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利率互換等衍生金融業務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其能夠靈活運用各種衍生金融工具及組合,最大限度地規避利率風險。
4. 搞好對利率風險管理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各商業銀行法人機構要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既懂IT系統又懂金融理論,既懂日常經營又懂宏觀管理,熟練掌握利率風險管理技巧的高素質人才,為基層利率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和組織保障。
5. 加強對客戶利率違約風險的控制。基層商業銀行要盡快樹立正確的經營競爭理念,從大局出發,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利率管理規定,自覺抵制客戶不合理的利率違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客戶利率違約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長征. 利率市場化下的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金融經濟,2009,10.
[2]程培罡.劉郁蔥.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08,2.
[3]郭坤玉. 金融衍生產品與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 商場現代化,2008,10.
[4]武劍. 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投資研究,2003,3.
[5]黃金老. 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經濟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