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2007年次貸危機演變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金融危機在對全球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對我國經濟體的促進和滯后作用也逐漸體現出來。本文從研究金融危機后我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出發,對我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危機 海外直接投資 機遇與挑戰
自2007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影響,全球對外投資進入低谷,其規模、結構和流向等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此形勢下,我國吸收外資將面臨嚴峻挑戰和考驗的同時,對外投資的機會和機遇也會不斷增多。因此,在危機之后,我國企業應當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加快實施我國海外直接投資戰略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平衡,實現我國海外直接投資對整體經濟的強大帶動作用。
一、金融危機前后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現狀
目前,我國有12000多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在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對外直接投資,海外直接投資覆蓋率為71.9%。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在海外直接投資總量上,金融危機前,2006年投資總額首次達到211.6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投資凈額達176.3億美元,金融類投資凈額為35.5億美元;金融危機期間,2007年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265.1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其中非金融類凈額248.4億美元,同比增長40.9%,金融類凈額受危機嚴重影響僅為16.7億美元,同比下降52.7%;2008年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559.1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11%,非金融類投資凈額為418.6億美元,金融類投資凈額為140.5億美元,同比增長達741%。另據2009年底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獲悉,預計2009年全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將達420億美元,相比2008年仍有所增長 。
二、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企業在迎接金融危機的同時,更多的體現出在金融危機后重整旗鼓,主動出擊的狀態。但在中國企業大步“走出去”的同時,我們應當冷靜的思考其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實現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良好發展。
1. 海外投資環境多變,投資領域難以確定
海外投資作為一國企業走出去首先考慮和面臨的問題,其對該國海外投資影響至關重要。金融危機影響之下,各國投資環境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發達國家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和投資環境的虛擬資本市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更為深遠。這種瞬息萬變的海外投資環境,使得中國企業在選擇投資領域的時候,在考慮其收益性的同時,而應更加注重投資的風險性和安全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用于海外投資的資產,在此次次貸危機的影響之下,損失高達千億美元之巨 。這些海外投資失敗的案例,都不斷提醒著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投資領域的變化,實現資產的安全和收益雙重盈利。
2. 海外投資出現逆流,企業融資存在困難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范圍內的自己流量急劇下降的同時,資金流向和資金格局正發生著變化。在全球FDI總流量急劇下降的背景下, 作為危機中的資本運送渠道, FDI正加速流向資本稀缺地區。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富裕資金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格局開始轉變,更多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資金的回流和倒流,這將直接導致發展中國家企業進行投融資的同時,出現極大的融資困難,影響發展中國家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路程。海外投資環境的變化,使得中國海外投資出現困難,需尋求其他途徑來改變資金緊缺的狀況。
3. 危機使得海外投資成本降低
金融危機在對海外投資環境影響的同時,使得中國面臨的海外直接投資成本不斷降低,門檻變矮,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機會。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經濟低迷、工廠停工、市場萎縮,尤其是歐美一些傳統大型企業資金短缺,面臨破產 。眾多企業經營困難、破產增加、資產價格大幅度縮水,這些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較為低廉的成本,為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建廠、收購兼并、開發資源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4. 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全球經濟的衰退與萎靡不振使得國外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在針對國際貿易一邊持開放態度的同時,一邊對限制中國產品的進口,對中國產品進口進行限制。2008年全球新發起反傾銷調查208起、反補貼調查14起,中國分別遭遇73起和10起,占總數的35%和71%。2009年前三季度,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1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125%。貿易摩擦的不斷擴大和加劇,使得中國企業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在市場國家建立企業進行生產,成為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轉型和轉變發展發生的必經之路。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發生之時,并沒有因為危機的到來而出現經濟下滑、經濟衰退等現象。但是,中國企業應對經濟危機的發生應當從危機中發現機遇和機會,積極迎接危機帶來的影響和挑戰,為中國企業未來更好的發展積累更為豐富的能力。
我國宏觀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影響的同時,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和規劃,其主要體現為:第一,對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法律和稅務政策進行重新規劃和調整,鼓勵高新技術產業、低碳經濟產業的對外投資,適當控制能源、原材料行業的投資力度;第二,加強針對國際經濟金融風險的控制,積極規避匯率、利率等市場風險;第三,面對目前全球性經濟危機紛繁復雜的演變趨勢和格局,要充分體現宏觀調控政策的前瞻性,把握最佳調控時機。
參考文獻:
[1]張漢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J].中國投資,2009,(02).
[2]周宇.金融崛起對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影響[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06).
[3]徐復.中國對外貿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