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教科版6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欣賞索溪峪風景區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熱愛自然、崇尚純真的情感。
3.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
教學重點:
欣賞索溪峪風景區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熱愛自然、崇尚純真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由“野”存疑,導入文本
1.激趣導入:同學們,這是什么字?生答。哪位同學能用這個“野”字說一句話?(出示相機解釋:A:不是人類飼養的動、植物;B:野外;C:不講理;不受約束。)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索溪峪的“野”》。(板書課題。)
生解索溪峪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在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1)給每一個自然段標上序號。(2)想想“野”和前面的意思比較,在課文中指什么。 (3)課文從哪幾方面展現了索溪峪的特點?
生匯報:
生:野指的是自然的。
生:野指的是活潑的,無拘無束的。
生:野是不經雕琢返樸歸真。
師:理解的非常好。
師:不錯,索溪峪就是野的自然、野的不經雕琢,所以,作者在文題中加引號表示特殊強調。
2.交流。
生:課文從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游人也變野了這4方面寫了索溪峪的野。(及時板書。)
3.師:總結概括的能力非常強,看得出你用心讀了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并在小組內交流體會。
生:索溪峪的山是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師:這是對索溪峪山的總體概括
(2)文中又是如何具體寫出山的天然美,野性美的?
生:從3個方面寫的,分別是(驚險、磅礴、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你是從哪體會到山的驚險美?
(1)引導重點詞語: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看見了就怕。)
A.生解意B.讓學生說具體些
C.加動作D.語氣要果斷
(2)理解得非常到位,相信你也能把這種體會讀給同學們聽。
(3)讀得真好。
(4)先自已練讀,然后指名讀。
A.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好?B.抓住這兩個詞。C.你真會讀書,這的確是讀書的好方法,你能不能再讀一遍?D.這樣讀更使我們感到了這樣的山使人望石而生畏,聞名而膽顫。
(4)再讀驚險的美。
過渡:剛才我們抓住了重點詞語,理解了山的驚險與神奇,你們還有什么體會,我們繼續交流。
5.體會山的磅礴的美。
(1)你從哪體會到的千峰萬仞,綿亙蜿蜒?
(2)抓住了重點詞語,學以致用。你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
山不僅多而且高,連綿不斷,這就是一種磅礴的美。
(3)師范讀。
過渡:除了抓住重點詞語,我們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課文。
(4)指導朗讀(全體讀)。
(5)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千峰萬仞,綿亙蜿蜒,令人浩氣長舒。我們領略了它的驚險與磅礴的美,那么它的另一種美又體現在哪里呢?
6.體會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1)理解重點詞語: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2)圖片出示。
(3)這種美就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帶著這種體會讀。誰愿意來讀?
7.索溪峪的山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美,請看投影。
(1)師:索溪峪風景區是我國張家界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2)全體配樂朗讀第一部分。看了這么美的索溪峪,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一起來讀好不好?師引讀。
小結:作者把山寫的如此精美,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使我們不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種形態,更使我們看到作者的精美用詞,給我們展示了詩一般的畫面。這是我們平時寫作時要學習的。索溪峪的山以它未經雕琢的美展示了它的野。還有什么地方讓你難忘?
8. 用什么方法寫出了水野?
(1) 生匯報:擬人化手法。
(2)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3)相機出示句子:索溪像是一個將山路攔腰截斷。
(4)指導朗讀。
A.指名讀。B.教辦法,邊讀邊想象。C.誰能用這種方法再來讀?D.你能用心來讀書真不錯。
(5)小結:索溪這個野孩子真是調皮,由著自已的性子,一會兒奔跑,一會拐彎,不過,百聞不如一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索溪峪的水野吧。
(6)看水野圖片。
(7)索溪的確是與從不同,真像個野孩子,老師也想和同學們一起讀,老師讀上半句,同學們讀下半句。
9.山野、水野,其中的動物更是野。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說說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 生匯報舉例子的方法。
(2) 用舉例子來抓住景物特點也是好方法。誰能說具體一些?
(3)小猴為什么這么大膽啊?
(4)生答。
(5) 師:是啊,正是因為我們用心地保護了自然界的這份野,動物們才野得這般可愛,希望我們今后能用實際行動讓這份野永存。珍惜大自然的一切。
10. 在如此無拘無束的氛圍下誰都會忘情,誰都會無拘無束,都會變野。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部分。
A.投影出示
( )姑娘,一邊( ),一邊 ( );
( )老人,在石塊間( )溫習著( )。
B.哪位同學來填一填?
1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讓人留連忘返的索溪峪,行走在這樣的山水間,人們有的只是快慰,清爽。索溪峪的野,讓人們返璞歸真了。
四、深化主題,感悟升華
今天,通過大家共同學習,我們領略了索溪峪神奇的自然風光,尤其是作者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的方法,老師也積累了一些好詞。
1.積累本課和黑板上的好詞。
拔地而起望而生畏
千峰萬仞綿亙蜿蜒
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返璞歸真
2.請同學們先讀一遍,然后寫在積累本上。
五、聯系實際,布置作業
1.本來老師還準備了一篇文章,由于時間關系,請同學們回家自學,把感受寫在讀書筆記上,下節讀書匯報會我們一起再交流。
2.為索溪峪設計一段廣告詞。
六、板書設計

評析: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在認真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這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表達特點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采用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研究語文教學的科學化和藝術性,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針對語文學科新標準、新教材的特點,周老師大膽創新,啟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教學自然地整合起來。教師利用多媒體,使學生初步了解了索溪峪的奇麗風光,并且重視對課文的朗讀。在課堂上,能夠通過多種朗讀方式進行教學,注重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后進行了寫作訓練,體現了課后的拓展延伸。整節課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緊扣題眼,導入文本
周老師從課題入手,緊緊抓住題眼“野”,讓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找出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索溪峪的“野”。學生通過讀課文很快找出了:課文是從“山、水、動物、游人”等4個方面來描寫了索溪峪的“野”的。接著,引導學生圍繞“山、水、動物、游人”4個方面具體學習課文,條理非常清晰,達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
二、師生對話,感悟文本
課堂教學是心與文本的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本課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情境,生生、師生之間開心地表達,真誠地交流,學習氛圍熱烈、輕松。朗讀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課文通過描述索溪峪的“山”“水”“動物”“游人”4個方面的內容,寫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種純天然的,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種野性的美。課文語言非常優美,教師反復引導學生閱讀,“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多體會,把感悟記錄下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躍躍欲試,聲情并茂地朗讀起來。教師真誠地給予鼓勵,引導他們將一段段文字讀成一幅幅畫面。激勵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著,用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真誠地評價,在充分感悟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三、多法配合,整合文本
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網絡資源,創設開放活力的課堂,體現了學科之間的整合。課堂以教材蘊涵的情趣為源頭,以教師的情感外觀為主導,在多媒體的助推下,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調動師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優化語文閱讀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利用網絡媒體搜集相關文字、圖片、錄像,幫助理解文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