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更年期婦女心臟等癥狀發生時與心電圖表現的對應關系。方法 30例不同年齡段出現更年期癥狀的婦女佩戴24h動態心電圖。結果 動態心電圖出現心率增快、ST-T改變、心律失常三種類型的心電圖改變。結論 更年期婦女出現的心電圖改變均無病理意義。
[關鍵詞] 更年期婦女;動態心電圖;觀察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41.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4-136-02
為準確了解更年期婦女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胸悶、煩躁時心電圖適時反映情況,克服常規12導聯心電圖因時間短,難以將心臟癥狀即時與心電圖描記相對應,選擇有癥狀更年期婦女佩帶24h動態心電圖,以此來明確更年期婦女癥狀是否存在心電圖異常、心電圖異常是否為病理性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30例患者,年齡在40~55歲,均女性,其中年齡40~45歲5例,>45~50歲10例,>50~55歲15例,被選擇者均出現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區不適、心悸、胸悶、煩躁等癥狀。全部選擇對象均進行過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常規12導聯心電圖出現ST-T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0.5mV。30例均因ST-T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者>0.5mV做普萘洛爾藥物試驗又都恢復正常者。
1.2方法
佩戴24h動態心電圖記錄儀,要求佩戴者在佩戴24h內詳細記錄出現癥狀時間、持續時間和癥狀。
2結果
患者自我癥狀的記錄與對應時間心電圖對照比較出現以下3種心電圖表現。(1)心率加快。30例患者全部出現心悸不適癥狀時其適時心率均高于佩戴期間平均心率,心悸不適癥狀出現時間多以非活動期間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出汗、煩躁等癥狀(圖1)。(2)ST-T改變。與癥狀相對應ST-T改變30例,但符合動態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標準,ST-T壓低水平型、下斜型≥0.1mV,持續時間>1min,兩次相隔時間>1min者僅1例。ST-T壓低水平型、下斜型≥0.1mV,改變發生持續時間<1min 30例均出現占100%(圖2)。(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出現的類型: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100次/24h的頻發房性期前收縮2例,發生單純<100次/24h偶發房性早搏21例,發生單純<100次/24h偶發室性早搏4例,同一患者出現偶發房性早搏、室性早搏5例(圖3)。
患者發作時描記癥狀相對應心悸、心前區不適時從佩戴動態心電圖對應表現往往是心率的增快和偶發各類期前收縮。出現心前區不適、心煩、胸悶癥狀時往往對應為ST-T改變。
3討論
從檢出情況出現的癥狀與對應的心電圖表現分析,由于更年期婦女卵巢功能逐漸減退,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使正常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之間的平衡關系發生變化,雌激素對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減弱,于是產生下丘腦和垂體功能亢進,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影響了植物神經中樞及其支配下的各臟器功能[1,2]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而出現胸悶、煩躁等癥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引起下丘腦內源性鴉片肽下降,繼而引起中樞兒茶酚胺系統活性增高,兒茶酚胺使心肌細胞的鈣離子通道開放的概率增加,心肌細胞4期除極加快,細胞的自律性升高,傳導加快,不應期縮短,從而導致心率增快[3]。同時影響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2相引起心電圖ST段的改變,兒茶酚胺系統活性增高使動作電位3相鉀離子外流下降,從而導致T波倒置、低平等。雌激素具有鈣離子拮抗作用,可能與鈣離子阻斷作用及改變細胞離子通透性有關,雌激素水平降低時,在自主神經失調的情況下,兒茶酚胺系統活性增加,使心房、心室與希氏束-浦肯野組織在活動電位后產生除極活動,同時,原有無自律性的心肌細胞在兒茶酚胺增多情況下可能出現異常自律性,產生主動性異位心律,以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多見。1例出現符合動態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改變分析,與其自我描述癥狀對比分析時發現此時患者自我癥狀描述為極度煩躁,出現發怒,表現為心悸,心率達116次/min,可能為心臟負荷增加所致。
從患者自我癥狀的記錄與對應心電圖發現分析,更年期婦女出現的心電圖表現應該認為不是心臟病理性改變所致,往往由于婦女更年期使正常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平衡關系發生變化所致,心電圖ST-T改變時應針對性運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因為它不僅可改善癥狀,而且還能改善體內生理條件,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與病死率,所以必須積極調整內分泌及植物神經功能[4],減輕對心臟癥狀的精神壓力。
[參考文獻]
[1] Novak S.Textbook of Gynecology[M].6thed.William’s Wilk in USA,l998:397-442.
[2] 彭潔敏,周建華. 更年期婦女動態心電圖ST T改變的臨床評價[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63.
[3] 盧喜烈,郜玲. 更年期婦女心電圖改變其意義[J]. 中國全科醫學,2009, 12(5):42-43.
[4] Andrson HV. Estrogn therapy,atheroslerosis,and clinical cardio vascuscular erents[J]. Circulation,1996,94(8):1809-1811.
(收稿日期: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