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十二五”時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應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和“十二五”規劃的現代文化市場新體系,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以培育文化創造力為核心,以激發公民文化創造力為重點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文化市場體系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形態,對整體市場經濟體系的成長起著強大的支撐和帶動作用。當今時代,文化產業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建立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文化市場新體系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一、更新觀念,轉換機制,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場新體系
更新觀念是煥發文化市場活力的源泉,轉換機制是推動文化市場發展的根本動力。文化市場要實現質的飛躍,首先必須更新觀念。一是重塑文化市場主體,打破部門、行業壁壘,加快文化企業兼并重組,提高以股份制為基礎的公司文化產業企業競爭力,形成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市場新體系。二是從根本上打破現有文化市場生存和發展的資本機制瓶頸,形成以政府主導向多元化投資為主轉變的現代公司制度。三是徹底轉變文化市場低層次、低投入、低產出的舊觀念。四是正確處理社會公益事業和文化市場經營的關系。五是轉換用人機制,做到量才錄用。
文化市場是文化藝術生產和消費的中介,人民群眾多向性、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通過文化市場獲得,文化產業如何滿足和引導群眾的需要,主要靠從文化市場獲取信息。由于文化產業有一定的特殊性,某些文化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會出現優而不勝的情況,還有一些社會公益文化事業項目是無償服務,不能參與市場競爭,需要運用國家財政加以調節,或者依靠社會力量加以資助。文化市場體系在發展模式上應該由封閉模式發展向國內外融資發展方向轉換。通過市場融資渠道,大量利用國內外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融資,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同時,股票市場為文化市場資產重組提供了機會,可以提升文化市場組織結構,增加文化市場的整合能力,招募境內外融資。文化市場可以利用各種商業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的債券業務,擴大文化市場規模和發展速度,完善文化市場結構,順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為文化市場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人員素質要求相對較高,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應該嚴格高管人員準入機制,實行全社會公開招聘,做到國有文化企業的領導能上能下,各盡其能,建立科學嚴格的績效考核目標體系。
二、探索發展模式,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文化市場新體系
文化市場逐漸成為人們精神生活消費的主渠道,是確保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場所。人民群眾通過對各種模式的文化市場的消費獲得精神食糧,促進大眾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提升文化市場的服務功能,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文化價值支撐。現代文化市場新體系在產業謀劃、項目引進、資源整合等方面,需要我們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破解舊體制下的各種問題,采用市場經濟的方式和手段培育文化市場新模式,汲取工業、商業等領域的改革發展方式,以科學的方法推動文化市場新體系的建立和發展。現階段文化市場新體系的建立,應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自由發展相結合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嚴格區分公益性事業和文化產業,實行分業管理模式,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宣傳等由政府財政承擔,用納稅人的錢為納稅人服務,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滿足人民基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體育、影視和音樂等文化產品完全靠市場的力量發展。大力提倡發展高雅文化市場,抵制低俗文化蔓延的趨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的文化市場是開放性、多元化的模式,是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作品占主流的文化市場。實現現代市場經濟在文化產業中的價值,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文化產業市場的內涵和特征,實現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穩定有序發展,既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是我國現階段重塑文化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
三、 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存在的問題
文化產業是從傳統文化模式下形成的新興產業,是一種非物質生產的產業,需要一種新的產業體系框架結構。基于此,應通過對電影、戲劇、音樂、美術、攝影等藝術門類的分析,構建一個適合文化產業體系結構的理論框架,為未來文化產業大發展提供一個理論工具,使文化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產業支柱。
一是探索文化產業體系發展的模式。依據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抓住我國各地區文化發展的資源優勢,形成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園區、博覽會、節慶活動等模式;建立以文化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的新思維,促進大眾對文化產品的消費,凸顯支柱產業特征。
二是探索互聯網信息時代文化產業體系發展的新途徑。建立一個類似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化交易互聯網平臺,把一些可以在互聯網上交易的美術、攝影、書法等文化作品掛牌競價銷售,實現無地域、無時間限制的文化市場;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提供文化產業體系發展的新路徑,為文化產業體系發展提供新動力。
三是調整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建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政策體系,廢除一切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舊政策體系;建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政策法律、法規;培育文化產業市場的成長,再次放寬出版、電視、電影的準入門檻,給予文化產業更為開放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體系仍處于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過渡的階段,存在的問題較多,文化產業體系的弱勢地位仍未得到根本改變。
一是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低,嚴重影響文化資源和文化市場轉換為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行業,造成文化產業人才積極性未能充分釋放,發展環境不順暢。
二是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實際的文化產業國有壟斷地位,文化產業缺乏有效的競爭,創新活力不足,失去動力。
三是文化產業教育規劃不平衡,造成文化產業人、財、物浪費。
這些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應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建立適應“十二五”規劃要求的現代文化市場新體系。應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生活質量。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生產和銷售更多更好的優秀文化產品,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精神境界,形成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創新體系,做到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為輔的中國文化市場新格局,讓中國的文化作品傳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營造和諧國際文化環境。
(作者單位:河南省委黨校)
信息窗
商丘:多措并舉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完成
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面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多措并舉,鐵腕施治,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一是高度重視,把節能減排工作放在政府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作為一項硬任務抓緊抓好。二是鐵腕施治,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強力關停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對擬建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當地單位GDP能耗的項目,一律不再審批,對違規在建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項目,責令停止建設。三是加強監控,明確節能降耗監測范圍和重點檢測指標,啟動一級紅色預案,完善預警調控監督機制,加強預警監控。四是積極應對,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科技含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各種形式增強群眾的節能意識,在全社會營造節能減排氛圍。五是強化督察,按照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要求,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深入重點企業,對節能降耗專項資金的設立、使用情況及高耗能企業關停情況進行現場督察,明確責任,落實問責機制。
(曹永欽于永召)
情系鄭州軌道交通共展中國鐵建風采
11月13日,中國鐵建十六局集團在鄭州地鐵1號線會展中心站施工現場為6對新人舉辦了隆重的集體婚禮。
他們相約鄭州地鐵,與鄭州地鐵建設結下了不解之緣。由于平時工期緊、任務重,常常是加班加點地工作,預定的婚期一推再推。6對新人扎根企業、奉獻企業的精神和實際行動彰顯了大型央企職工的風采。集體婚禮的成功舉辦是該公司“以人為本”以及“領導關心員工,員工關心工作”的理念充分體現。6對新人宣誓將與同事們共展鐵建風采,為把鄭州地鐵建設成為精品地鐵、人文地鐵、科技地鐵、平安地鐵、環保地鐵而繼續努力,向業主和鄭州市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回報公司和社會。
(李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