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對時代詩意的感悟,文藝作品就沒了生氣
凡是熱愛文學藝術的人,這幾年似乎有一種共同的感受:我們的經濟越來越發達了,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了,文學和藝術卻沒跟上這種進步。這一問題的出現說明,在國家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過程中,文學藝術界的社會責任出現缺失,文藝沒能很好地發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弘揚正氣、塑造民族靈魂、提升社會成員人格、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社會作用,文藝工作者沒有全神貫注地去體驗和把握市場經濟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歷史巨變,更沒能夠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藝術才智去積極表現這一歷史的巨變。
縱觀中外文學藝術的發展史,雖然有過文學藝術與物質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但歷史上也有過不少物質社會的變遷帶來文學藝術的繁榮,或者文學藝術的創新促進了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的范例。我們無意去舉證這些歷史的范例,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是不容忽視的,也是值得我們今天認真汲取的,即但凡歷史上文學藝術繁榮昌盛之時,一定與那個時代的文學藝術家們善于發現并創造性地表現時代的詩意密不可分。我們今天的文學藝術缺少的正是這種發現和感悟時代詩意的能力,更缺少把握和創造性地表現時代詩意的勇氣。一個社會一旦缺失了對時代詩意的感悟和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藝術一定會是貧乏的,是沒有思想和情感力量的,也就一定是毫無生氣的。
所謂時代的詩意,是指人類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是一個民族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并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所展現出來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一個國家全體社會成員在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聰明才智。或者換一種說法,所謂時代的詩意就是人類對自身生命價值和生活意義的探索精神,是一個民族對改變自身命運和謀求快速發展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心理愿望,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真善美的渴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再具體一點說,時代的詩意就是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就是人的良知與尊嚴,就是人性的美德與光亮,就是人間的大愛與真愛、親情與友情……
當然,時代的詩意是有特定的歷史內涵的,是以不同的文化形式為表征的。即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詩意,亦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詩經》以它的簡古拙樸、典雅莊重的藝術形式,記載了上古時期周代先民在黃河流域進行農耕種植、婚喪嫁娶、繁衍子孫、創立民族基業的歷史場景,給后世傳達出以周禮文化為特征的時代風貌;漢賦和《史記》則以它的宏大構制、巨麗之美的大手筆,表現出大漢王朝開疆拓土、強國揚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歷史氣派;唐詩的瑰麗篇章、深邃意象,展現的是意氣風發、昂揚向上的恢弘氣象。這些文學史上的經典范例,無不折射出當時社會的時代詩意。
偉大的社會變革蘊藏著豐富的時代詩意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人民在飽受苦難,經歷諸多內憂外患之后自強自立,走自力更生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是中華民族在當今時代最偉大的人類實踐活動,這一偉大實踐不僅要努力促進經濟發展,盡可能提高整個社會的富裕水平,而且要大力發展民族文化事業,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樣一場偉大的社會實踐,沒有一種面向世界、改革開放的偉大胸襟,沒有一種虛心學習、海納百川的開闊氣度,沒有一種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的民族勇氣,沒有一種挑戰未來、不斷進取的創造精神,它就難以開展,它的宏偉目標就無法實現。
事實證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國社會煥發出蓬勃旺盛的活力,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迸發出巨大的創造能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這樣的歷史巨變中,難道沒有新鮮的思想和情感產生?難道沒有震撼人心、回腸蕩氣的動人故事發生?難道沒有挺立江頭、敢于弄潮的時代英雄誕生?而今,我們的社會市場繁榮,消費旺盛,高科技產業突飛猛進,縱橫交錯的交通網和迅速便捷的信息網絡越來越發達,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這些都迅速改變著我們舊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方式。試想,在這樣一場偉大的社會實踐中,該會有多少鮮活的新思想、大情感蘊藏其中,該會有多么豐富的時代詩意等待我們去發現。因此,今天的時代是詩意盎然的時代,是充滿創造力的時代,是會產生英雄的時代。關鍵是我們的文學藝術家們如何去發現,去挖掘這時代的詩意。這是歷史賦予我們今天的作家、藝術家的重大使命。
用真誠的心靈去感悟和表現時代詩意
如何去發現時代的詩意?
首先,要有真誠的態度。我們說真誠的態度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生活的態度,就是要熱愛生活,用真情去擁抱生活;二是對文學的態度,文學是人類心靈的產物,不要把它當做牟利的工具。熱愛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這本來就是文學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文學藝術家從業的基本功,可惜這些年我們的文壇不大講文學的這些基本準則了,有些作家或藝術家甚至忘掉了這些基本準則,更難說去鍛煉和提高自己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的基本功了。究其原因,就是對生活缺乏真誠的態度。沒有了真誠的態度,勢必會陷在自我的天地里看社會、看世界,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委屈、自己的痛苦和怨恨;再以這樣的心態去創作文學,勢必會把文學當做宣泄自我情感的工具,甚至當做彌補自我損失、撈取自我利益的資本。久而久之,文學就勢必會走向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相反,如果對生活、對文學有真誠的態度,我們就會從人民的立場,或從人類進步的方向去看生活、看世界,就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多彩的,就會發現我們這個時代是有詩意的。因此我們今天特別需要呼喚這種真誠的態度,要大力提倡用真心去觀察當下的生活,用真情去感悟身邊的事情,用真功夫去捕捉時代的聲音,用純潔的心境去表現時代的詩意,這樣文學就不難走向健康的道路。
其次,要善于學習。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巨大變革的時代,新的事物層出不窮。比如市場經濟,它是當今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是加速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由之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需要發展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必然帶來物的擴張和消費的擴張,必然會促進社會形式發生新的轉變,涉及到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等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如果不善于學習,就會對這些社會變革產生誤解和抵觸情緒。因此我們必須適應這些新變化,必須要善于學習這些新事物,只有這樣才能深刻認識當今社會的主流生活,準確把握轉型期的時代脈搏,真正發現和表現這個時代的詩意。
再次,要勇于創新。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化對人類生活影響巨大??茖W技術領域的突飛猛進必將給文學藝術帶來全新的視覺,提供更優越的物質條件和更先進的技術手段。那么文學藝術也應該積極吸收和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新手段,去體驗和感悟時代巨變中的新思想、新情感,發現和挖掘新的時代詩意;同時要勇于嘗試文學藝術的新形式、新手段,勇于創造偉大時代所需要的新作品、好作品,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文學無愧于這偉大的時代。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文學院)
信息窗
項城市檢察院以“公益訴訟”維護公共利益
近日,項城市檢察院針對市區路面、人行道因相關單位施工慘遭破壞,直接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影響市容市貌和通行安全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提起公益訴訟的方式維護公共利益,有力地促進了項城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三城聯創”工作的扎實開展。
提起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一項重要手段,對維護公眾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都具有重要意義。
項城市檢察院對群眾舉報的市區路面、人行道破壞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拍攝了100余張照片,經統計在市區范圍內遭到破壞的路面達300多處,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和群眾的通行安全,制約了“三城聯創”工作進度。該院召集市城管局、水務局、自來水公司、水廠、電信局、天然氣公司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專題研究解決方案,現場演示了破壞路面照片,通報了破壞路面調查情況,同時向相關單位下發了《檢察建議書》,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的,該院將決定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和群眾利益提起公益訴訟。
(本刊記者郭小彪通訊員段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