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甘肅教育》因工作而結緣。從《甘肅教育》籌辦開始,我先后在《甘肅教育》編輯部工作了近10年。1988年調回西北師大美術系任教后,我又義務做了兩年兼職編輯工作。在那段日子里,我有緣和各位在全省都數得著的優秀編輯老師們一起學習、共事,對我這個20出頭、初出茅廬的人來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接到紀念《甘肅教育》創刊30周年的約稿信,那段往日歲月又重新浮現在了我心頭……
我是1974年畢業于甘肅師范大學(現改為西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并留校任教的。后因各種原因被借調到甘肅省中小學教材編寫組,簡稱“中編組”(當時的中小學教材編寫組是西北師大和省教育廳雙重領導的部門)?!爸芯幗M”第一任領導是辛安亭,他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領導,在國家支援西部地區的號召下,他來到了甘肅。那時各省要自編中小學教材,他在全省高校,主要以西北師大為主借調了一批知識豐富、功底扎實的各學科拔尖人才。和我一起調到“中編組”的有師大畢業的趙連勤、冉生斌、牛喜林、程金城、惠巖、姜延芳,一年后又調來了蘭州大學畢業的李志強、屈選等,他們個個才華出眾,年輕有為。
我初到“中編組”上班時與繪圖組的高增志先生和李贊華先生一起共事。繪圖組負責各學科教材的封面設計、插畫等工作。高增志先生是西安美院畢業的,原先是西北師大美術系的教師,也是借調過來的。他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加班加點,有時中午沒時間回家吃飯,他就一手畫插畫,一手拿著饅頭吃,這種敬業精神一直感動著我。在“中編組”工作不久后,他又被調回西北師大美術系任教。李贊華先生是學地理的,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繪制的地圖非常精美、準確。甘肅省的中學《地理》教材就是他和另外兩位先生編寫的。李贊華先生對我有不小的影響,他對工作一絲不茍的精神,熱情平和的待人方式,做學問的執著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1980年《甘肅教育》試刊,1981年正式創刊發行?!陡拭C教育》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從原“中編組”的人員中選留的。我當時準備回西北師大美術系任教,系里也催我盡快回去。但當時的領導是我很敬重的方禎,他勤奮好學,在省教育廳有“活字典”的美稱,在他的一再挽留下,我就留在《甘肅教育》編輯部工作了近10年。先后的領導都惜才、愛才、尊重人才、關心年輕人,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帶頭人,《甘肅教育》編輯部才匯集了一批各學科的優秀人才,他們個個才華出眾,這是《甘肅教育》走到今天如此輝煌境地的關鍵所在。
《甘肅教育》當時是以甘肅省教育廳機關刊物的身份面世的,為機關代言、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服務是它的雙重職責。這就要求辦刊原則必須具有思想性、指導性、可讀性、實用性。
我們美術編輯是《甘肅教育》的“美容師”。在上級領導的安排下,我和張有龍具體負責封面、封二、封三、封四及內文各頁的裝幀設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從《甘肅教育》創刊號開始,我們就高度重視四封的裝幀設計。為了使四封既有教育特點又有藝術性,我們將封面確定為以教育內容為主的畫,將封二確定為以報道教學為主的照片,將封三確定為以反映教育為主的歌曲,將封四確定為以反映自然風光為主的畫。創刊號的封面,經領導同意,我們邀請了甘肅省出版社在美術設計方面頗有名氣的吳禎先生,他將一幅描繪女教師形象的人物畫定為封面主體畫,畫面中女教師站在鮮花叢中,右手拿著書,左手拿著鑰匙,背景為五彩繽紛的田野,象征著多彩的世界,鑰匙放著光芒,象征著智慧和希望,總的寓意和感覺非常好。封二是一組少年兒童的學習生活照。封三是甘肅省著名作家洪元基先生和著名作曲家卜錫文先生專為《甘肅教育》創刊而創作的一首歌曲——《我是園丁》。封底是著名水彩畫家張階平先生的一幅《飛流直下》水彩畫。我們在突出《甘肅教育》個性特色上下工夫,把抽象的教育內容用富有詩意的具體形式呈獻給讀者,給人一種視覺審美上的享受。
為了突出甘肅地方特色,我們將甘肅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革命圣地和名校作為選材重點,以精美的攝影圖片和高水平的畫作隆重推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和良好的藝術效果。
為了使內頁裝幀精美,我們從欄目設計、標題制作、插圖尾花等方面反復斟酌、精雕細刻,力圖使版式設計圖文并茂、異彩紛呈、錯落有致、耐人尋味。力求以高品位、高質量、高格調的形式奉獻給廣大讀者。
為了使設計既真實又有藝術性,我們將新聞圖片和藝術攝影照片相結合。新聞圖片以報道重要教育會議、教育活動和先進集體等為主,同時有意識地組織刊登藝術攝影作品。在刊物創刊之初,我們邀請新華社駐蘭著名攝影記者及省上著名攝影家給刊物供稿,保證了刊物新聞圖片的質量,在逐步提升刊物知名度的同時也及時傳達了重要的教育會議精神,介紹了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謳歌了教師的奉獻精神和高尚品德,多方位地描繪了教壇英杰的卓越風采,真實地反映了人民教師的形象和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促進了全社會尊師重教良好風尚的形成。
為了使刊物的形式更加美觀,我們還專設“園丁畫廊”欄目,刊登教師的書畫作品。為了使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我們還專門在內頁開設了“教育畫頁”專欄,刊登的作品有反映師生教學活動的,有表現古代教育典故的……形式上有的是故事連環畫,有的是詩配畫??傊?,這樣做的目的是想用盡可能完美的形式讓廣大讀者在閱讀刊物的時候更加賞心悅目。
回首往事,我與領導、同事們在那段不同尋常的歲月中結下的友誼一直感動著我。在紀念《甘肅教育》創刊30周年之際,我謹向曾在《甘肅教育》創刊之初及后來為刊物精心設計、創作、賜稿的眾多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他們對《甘肅教育》的關愛,給我們工作的支持。同時我還要特別感謝《甘肅教育》的老領導和同事們,他們的博學多才,他們對工作的敬業精神以及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一直影響著我。
往事如同秋日繽紛零亂的落葉,那些五彩斑斕的葉片相互掩蓋、層層積壓著,當我小心地一片片撥開細細回味時,真的有一種“欲說又忘言”的感覺。拿我所學的專業來比喻,如果人生是一幅美麗的油畫,在《甘肅教育》工作的那段經歷就是這幅畫中最為精彩的一筆。說到這里時,如浪濤般涌來的往事已使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已無法用文字來恰當地表達我此時的內心感受了,我只有祝愿《甘肅教育》的明天更加輝煌。
(作者系西北師大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