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33.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A)—0016—01
在初中階段,學生經常出現一些諸如焦慮、苦惱、煩悶、自卑、懶惰、自私、嫉妒、逆反、暗戀、盲目依從等行為,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這些問題如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等等。因此,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多渠道積極構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需要探討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以所在學校為例,談幾點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
建章立制,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和實施
1. 健全機構,完善制度,規范行為。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黨支部書記、副校長、政教主任為副組長,團委書記、年級組長、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的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實施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制度,為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組織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障。
2.建立了三級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監測網絡,建立學生心理異常報告制度和應急處理制度。三級監測網絡:一級為校領導和學生心理健康領導小組;二級為學生會、團委、年級組和心理健康輔導員、班主任;三級為學生會干部、各班班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或日常管理中,如果發現學生有異常行為、過激言論等現象,便進行及時輔導、教育,并逐級上報。對異常情況實行各級負責制,負責人要耐心做好教育、咨詢和疏導工作,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和障礙,避免惡性事件發生。
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列入學校師資培訓計劃當中,培訓包括理論知識學習、案例分析等內容。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
4.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統一安排、集體備課,以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需要為主線,通過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明確不同情況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難點,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積極拓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每周為學生上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設一些活動課,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 建立“心理導航站”。學校每周安排五位心理咨詢教師輪流值班,對學生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心理導航站”已經成為學校了解、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狀況的一條有效途徑,成為學校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3. 設置“心語信箱”,開設電子信箱、QQ聊天室和熱線電話,主動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交流。讓許多想傾訴和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由心理咨詢老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進行個別輔導。
4. 針對學生普遍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如初一新生環境適應不良問題,初三學生的考試焦慮心理,以及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自卑感或驕傲情緒等等,學校每月編輯一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欄文章,精選有關心理健康知識,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教給學生自我調整的正確方法。
5. 各學科滲透。我們認為,健康的心理來自人格的感染,來自和諧人際關系的熏陶。所以學校要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積極倡導廣大教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6. 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學校每學期不定期舉辦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由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或邀請心理健康專家主講。如,針對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從生理、性意識及自我保護等方面,解答一些困擾學生但他們又難以開口請教的問題。
7. 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學生個人一般情況、學生家庭情況、學生的學習及社會適應情況、問卷調查、心理咨詢記錄等,同學校日常的輔導咨詢工作緊密結合,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