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在一次課間做游戲時,他被另一個8歲的小學生從滑梯上推下,造成骨折。請問,我們能否要求學校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寧夏:李良志
李良志同志:
按照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一般情況下,父母是其監護人,對其負有監護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同時,我國《教育法》第49條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應當配合學校,對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教育。這就是說,父母對在校學習期間的未成年子女,仍負有法定的監護職責和配合學校進行教育的義務。據此,這個8歲小學生的父母應當對其孩子實施的傷害行為承擔賠償責任。當然,學校也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傷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這里所說的過錯,不僅指一般的故意,也包括疏于管理防范,消極的不作為等情形。從來信所述,兩個小學生在課間做游戲時造成傷害,說明學校管理不力,顯然學校在這起傷害事件中是有一定過錯的,符合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所以,學校也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賠償責任。
律師:李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