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后進生;轉化;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A)—0019—01
后進生通常指那些在品行和學習等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差不多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里,都有這類后進的學生。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人的心靈和人的面孔一樣,總是千差萬別的。”和優秀學生相比,后進生只是在某段學習過程中,因某些方面的原因,在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方面稍顯落后而已。每一位教師都要正確看待這一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歧視后進生,影響師生情感和教學進程。
發現閃光點 找準切入點
后進生之所以被稱為后進生,通常是因為他們在品行或學習方面暫時落后,而他們往往毫不在意。但是教師對后進生就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們是鐵板一塊,不可救藥,而應該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后進生身上自然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閃光點,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發現他們的優點,找準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就可以找到開啟他們心靈、矯正他們行為的“金鑰匙”。
根據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做轉化工作時,不能持有偏見,應對他們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教師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他們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從而全面發展。在做轉化工作時,教師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成為他們可依賴、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應多與他們接觸,多參與他們的討論,在討論、接觸中將思想教育由理論灌輸轉向正確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們能夠在遵守行為準則的前提下進行獨立思考和自我反省,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提高自律意識,促使良好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樣,他們就能樹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實現身心如一的轉化。
掌握好獎罰尺度
獎勵和懲罰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管理學生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也是轉化后進生的有效手段。但在對后進生實施獎罰時一定要掌握好尺度,過多的獎勵或懲罰對后進生的轉化都是不利的。一般來講,后進生違紀行為較多,因此受懲罰的次數相對來說也比較多,過多的懲罰會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出現為逃避懲罰而說謊、欺騙等現象,或者產生對抗心理,導致師生關系對立,這對轉化后進生也是不利的。在把握獎罰尺度時應遵循尊重學生和嚴格要求原則,這是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覺能動性,有自尊心和榮譽感。他們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與信賴時,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但尊重并不意味著放縱,相反,不斷嚴格要求學生,包含了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高度信任,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高度尊重。因此,要寓嚴格要求于尊重之中,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這兩方面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相輔相成的。
轉化后進生“五忌”
一忌做“救火隊員”。有的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目標就是“不出問題就行”,經常充當“救火隊員”,對違紀學生采取體罰、趕出教室、向家長告伏等簡單粗暴的方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僅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還很容易使后進生產生逆反心理。
二忌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班主任對學生的說教多,而具體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規范的少,滿足于表面上的東西。不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密切結合。
三忌以自己的好惡評價學生。老師的話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特別重,所以,切莫對學生妄加評論。有的班主任總是把自己喜歡的學生看成是人才,當作“掌上明珠”天天表揚,而把自己討厭的后進生看成是“朽木”,橫加批評。這樣勢必挫傷后進生的上進心,對轉化工作極為不利。
四忌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有的老師容不得半點異議,特別是對敢于指出自己缺點或錯誤的學生更是不滿,甚至將這種學生當作壞學生極力壓制。學生有不同意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在不同意見中辨出真偽。如果教師自己錯了就應大膽承認,堅決改正;如果學生錯了就要耐心幫助,并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維護真理,改正錯誤”的優良思想品質。
五忌對人不對己。教師自身的品德和工作方式,對后進生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教師要處處嚴于律己,成為學生效仿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