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學;教材;插圖;實驗
〔中圖分類號〕 G633.8〔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A)—0063—01
一、教材中設計的插圖有助于學生認識化學規律
初中化學教學重在基本概念的形成,但是,如果只強調抽象的概念,會使這一基本教學目標在實現過程中大打折扣。因此教材在設計上輔以生動形象的彩圖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學中若有效利用這一教材優勢加以點撥、引導,對實現教學目標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1. 形象生動地說明或解釋知識。例: 九年級化學上冊(人教版,以下所提教材均為此書)79頁圖示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過程,使知識的呈現簡單易懂。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一節中,氫氧原子“小人”在天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的過程,生動形象、趣味無窮且簡單易懂,對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有了清楚的認識,從而讓配平化學方程式的知識難點降低了。
2. 教材117頁[6-17]全球變暖圖解,形象逼真。在學生腦海里自然會出現一個大問號:我們的家園怎么會變成這樣?是什么導致的呢?原來是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造成的不利影響是:全球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兩極冰川熔化,海平面上升。可采取的保護措施是: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利用低碳經濟。即利用太陽能、風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們還可以節約用紙、節約能源、多栽樹、隨手關燈等,自然而然的引入二氧化碳的來源及消耗途徑、清潔能源的使用、生活環境的美化等等。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以及分析彩圖的含義,這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學生只有讀懂教材內容理解圖片含義,才能將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二、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活動與探究對化學學習方式的養成具有深刻影響,動手是對探究的積極介入和深化,可以說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化學學習質量的優劣。教材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因此在設計上強化了活動與探究內容對學生動手欲望的激發,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1. 教材14頁的活動與探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學生從實驗開始,用排水法收集兩瓶自己呼出的氣體,取空氣兩瓶,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和燃燒的木條,發現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顯增多,氧氣含量減少。
2. 教材50頁的活動與探究分子的運動。取A、B兩個小燒杯,分別裝入20ml的滴有酚酞的蒸餾水,讓學生仔細觀察溶液的顏色;另取一加入5ml濃氨水的小燒杯C,用玻璃水槽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水槽外。觀察幾分鐘,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學生親眼見證了A燒杯中溶液顏色發生了變化而C燒杯中沒有變化。
生動直觀的化學實驗、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最能刺激感官。進行實驗時,學生要認真做好實驗內容里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對基本操作要反復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致地觀察,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么?范圍是什么?解決什么問題?明確觀察的目的,目的明確了才能抓住觀察的重點進行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如實地記錄,真正掌握知識的內涵。
三、實驗能增強學科的趣味性
1. 在課內實驗中增加趣味性實驗。
例: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一般的做法是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顏色變化。 教科書中采用了一個趣味性較強的實驗,將石蕊試液噴到干紙花上進行實驗,通過對比現象,說明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水不能。
將花直接或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通過對比圖,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通過一朵花的一系列變化完成實驗,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
2. 進一步增強課外實驗的趣味性。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安排了許多有趣的家庭小實驗 ( 課外小實驗), 教材53頁,1+1是否一定等于2。通過實驗:1L黃豆與1L綠豆混合,所得體積小于2L,而想到100ml水與100ml酒精,所得體積小于200ml的原因。教材108頁點燃一只蠟燭在冷盤子底部收集炭黑。
化學實驗生動形象,要指導學生邊實驗、邊分析、邊總結。同樣的紫花條件不同,現象就截然不同。是為什么呢?因此教育學生在實驗前,必須認真觀察反應前后物質顏色、狀態、燃燒時出現的光、火焰、煙霧、能量及物質的態、質量的轉化等,要做好化學實驗,必須抓住最本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