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英語教學;初高中英語過渡;
興趣;英語思維能力;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A)—0058—01
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的一步就是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機銜接。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順利地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英語學習的過渡,幫助他們認識初中和高中英語學習的不同,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促使他們較好地把初中和高中的英語學習銜接起來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英語課文長、生詞多、語法難,對聽、說、讀、寫的要求都較高。因此,教師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十分必要。
筆者常常用歌曲、表演、游戲等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教師還要善于運用一些記憶口訣和記憶技巧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對lie這個詞的兩種意思和對應的過去式與過去分詞總是分不清楚。因此,筆者問學生:“你們撒過謊沒?”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撒過謊。”于是,筆者說撒謊是正常和普遍的現象,所以當lie作“撒謊”講時是規則動詞,又因為以e結尾的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是在詞尾直接加d,所以它的過去時和過去分詞都是lied。但是,躺的姿勢是不規則的,所以當lie作“躺下”講時就是不規則動詞,過去時和過去分詞的變化就是:lie—lay—lain。根據筆者的觀察,學生對這種記憶技巧非常感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初中英語內容少、難度小,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對難點、重點進行反復的講解,學生可以反復地練習,從而達到擊破各個知識點的目的。但是,其后果是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強,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高中英語教學比較重視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學習英語的方法,而且要求學生提高應用英語的靈活性。高中課本每篇對話或課文后都精心設計了練習,其目的就是給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以對話、課文為基點的縮寫、續寫、仿寫等較低層次的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根據對話、課文所提供的信息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判斷等較高層次的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升入高中以后,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又較易接受教師的意見,這有利于教師對他們進行重新塑造。因此,英語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以下的學習習慣。
1. 預習、復習的習慣。教師要鼓勵學生預習課文,并把課文中的難詞難句標注出來,以便在教師講解時重點學習;課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及時的復習。
2. 朗讀、背誦的習慣。在普通初級中學,許多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很差。因此,從高一開始教師就要安排學生朗讀聽力材料。聽力材料貼近生活、短小精悍,學生讀聽力材料,有助于聽說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課文中的一些好句子和段落找出來讓學生去背誦,這有利于他們對語法的理解與運用,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語感。
3. 整理錯題的習慣。每次作業、考試中出現的錯誤都要讓學生及時認真地進行整理,把錯誤原因弄明白,并達到逢錯必糾。如果學習中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及時得以解決,以后的學習才會步步順利。
4. 分類總結的習慣。高中英語難點多,教師要盡早幫助學生形成歸納總結的習慣,使相關的知識條理化,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比如,教師在講完非謂語動詞后,可指導學生分類總結出下面不成文的口訣:“建議冒險去獻身,忍受期待不停頓;放棄延期悔失去,堅持欣賞實踐成;注意原諒避反對,考慮要求不自禁;允許習慣不介意,價值開始想動名”,“提出學會和打算,答應要求來幫忙;敢于準備遭拒絕,設法決定有希望;未能做到莫假裝,to do在后不能忘”。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總結中發現規律。這樣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語法趣味化。
總之,英語教師要把握好高一這一特殊時期,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幫助他們養成和鞏固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順利地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英語學習的過渡。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跨過這道門檻,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