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實踐;探究
合作;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8(A)—0062—0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小學至高中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信息技術教育。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在課程設置上,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通過信息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應突破計算機學科知識本位的思想,克服純技術學習的觀點,增強學生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道德與法律意識。要讓學生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知道怎樣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1. 在實踐中學習信息技術
實踐證明,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實踐操作,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應用于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之中,它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如,在利用Word進行文字排版的學習中,讓學生帶著排版任務學習Word,在版面中加入式樣、標題與注腳等,在應用的過程中,逐步了解文字處理規則,以及用word進行排版處理的局限性。
2. 用探究合作的方式學習信息技術
新課程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共用一臺信息設備進行某種教學活動。例如,分組在因特網上尋找某些信息,這樣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的查找站點地址,有的操作信息系統,有的進行編輯。又比如,共同利用軟件工具,制作一個多媒體作品,學習小組在討論了設想以后可以進行分工,有的畫出初稿,有的錄音并合成數字化聲音文件,有的把圖畫輸入信息系統并且加以修改完善,通過這種分工合作,他們完成了一項任務,同時學會了怎樣利用信息系統完成工作。需要強調的是,在小組內分別完成各自的探究任務后,除了組內的交流,還有一個組間的交流、整合和總結提升的環節,以感受、了解和獲得其他成員的相關經驗,對這個探究任務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
3.信息技術要與其他課程進行學科整合
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顯示了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一個新的拓展,為以其他課程為主體,科學地使用信息技術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環境。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或作為學習的資源和認知的工具。如數據處理的學習就是一個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的過程,通過數據處理更清晰地了解數據所包含的意義,學習中的軟件支持則是數據處理軟件。數據處理的學習可以結合數學學習中的統計知識。通過一個完整的主題實踐活動,如中學生體質狀況調查,在學習軟件操作的同時,讓學生知道在進行數據處理時,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怎樣獲得數據?獲得數據后又如何利用它們?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利用電子表格軟件如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分析、圖表化等處理。通過對調查數據的處理,了解數據處理的一般過程,學習獲取數據的方法;利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分析以及繪制各種統計圖表等;在活動過程中,認識數據處理在社會生活和科學領域中的應用,學會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體會用數據說理分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