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只是因為幼兒教育資源稀缺嗎
“搬馬扎、支帳篷、搭行軍床……”在北京市昌平區工業幼兒園門口,為給孩子報名入園,上百名家長排成了長隊。排在第3號的一位96歲老太太說,這已經是她排隊的第8天了。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 )
買火車票排長隊,報考公務員排長隊,為孩子上幼兒園排長隊……當前,為辦事動輒排長隊已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了。但是,透過“排隊”的表象,我們就能發現這樣一個本質:一方面它說明資源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暴露了掌握稀缺資源者的傲慢和“衙門式”習氣。他們不尊重“排隊”者,無視“排隊”者的權利,因而不會以服務的態度對待“排隊”者,也永遠不會為“排隊”者著想。昌平區工業幼兒園門口排了8天長隊的事例就是這種傲慢和“衙門式”習氣的表現之一。
“書寫困境”應怪罪于學校教育
“年青一代正面臨 ‘書寫困境’。”全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庹純雙說,不少青少年學生的字越寫越差,錯別字多,字形丑陋,對毛筆字更是陌生。(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
假如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有千不足萬缺點,我們都不能單單責怪學校教育的話,唯獨學生“書寫困境”這一項,我們就可以指責并怪罪于學校教育。因為當前很多青年教師寫的字就缺筆掉點、丑陋不堪,再者很少有學校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書寫規范,只要選出ABCD正確答案,一切就萬歲了。在這樣的學校教育風氣之下,青少年學生出現“書寫困境”就在情理之中了。
“吃喝節日”幾乎成了中國特色
“六一”兒童節當天,記者在商場、飯店里遇到了不少帶孩子的家長,“兒童節嘛,帶孩子出來買點東西吃頓飯,也算過節了。”一位家長這樣表示。(據《燕趙都市報》報道)
在新時期,傳統節日逐漸失卻了文化、民俗內涵,慢慢成為了“吃節”,因此在“六一”兒童節父母帶孩子吃一頓算過了節的做法似乎是合乎了“時代潮流”。其實,與其他節日過成“吃節”一樣,吃一頓算過“六一”兒童節,是因為廣大家長根本不了解設立“六一”兒童節的目的,如果知道了“它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節日”,吃喝過節的現象可能會更少一點。
近視發病率第一不足為奇
據調查,我國青少年學生近視人數越來越多。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居世界第一,人數也居世界第一。(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大凡進過小學課堂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中國小學生聽課時一個個坐得筆直,但寫字時卻東倒西歪,姿勢千奇百怪,看書、寫字姿勢極不規范。另外,有些學生在家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而教師、家長對孩子的這些錯誤或不良習慣往往置若罔聞、聽之任之,在這種情況下,近視發病率能不高嗎?
畸形心理加疏于管教等于校園暴力
15歲的玲玲,是吉林白山市第八中學初一學生。她身上有數百個已經結痂和快要結痂的針眼,是被同桌等同學扎的。6月1日,她又被十多個男生圍毆,目前正住院治療。其原因是在一次上數學課時,玲玲被同桌用圓規扎傷,玲玲報告了老師,事后玲玲遭遇了同桌的報復。
校園暴力是一個讓人沉痛的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杜絕不了的問題。施暴者的心理和行為各不一致,但卻有一相同點,那就是施暴者的心理或人格或多或少的存在畸形現象,他們以欺小凌弱、打擊報復來達到心理上的滿足,并以此為傲、為榮,有的甚至具有暴力傾向。從吉林白山市八中玲玲被扎案可以看出,這些具有畸形心理的學生未被老師關注,甚至可以說長期“縱容”他們的暴力行為,最終才釀成這樣令人痛心的慘劇。
外語熱承擔不起傳統文化教育缺失之重
近年來,在很多中小學舉行的語文考試中,“錯別字識辨”、“漢語拼音認讀”等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得分率常常不足60%。針對小學生“外語熱”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建議,在小學期間,取消外語教育,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據《廣州日報》報道)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評價方式的改變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問題,使得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即“雙基”訓練不到位、不扎實、不過關。但是,它卻不能怪罪到“學習外語”的身上,加強“雙基”訓練與學習外語并不矛盾也不沖突,只要教學方法得當、學習方法正確,“雙基”過關、外語學好都不是問題。因此,這種欲揚此而故抑彼的做法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