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按照2009年世界1000家最大銀行排行榜(以下簡稱“1000家銀行排行”),在后危機時代中,受益于各國政府刺激經濟和對金融機構的救助政策,2009年全球銀行業整體運營穩健,一級資本總額小幅上升(見表1)。西方銀行已經開始復蘇,資本實力、資產規模仍然具有顯著優勢,以富國銀行為首的歐美銀行開始大幅盈利。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銀行憑借廣闊的國內市場、傳統優勢業務和政府強力支持等優勢,成功地鞏固了上升趨勢,資本實力和盈利能力令人矚目。中國84家銀行上榜1000家銀行排名,比2008年增加32家。

財務指標比較
后危機時代,新上榜世界1000家大銀行一級資本總額穩步上升,總資產額小幅下降,資產回報率回升,稅前利潤回升較快,資本回報率大幅提高,資本與資產的比率上升。雖然中國等新興市場銀行業繼續快速發展,排名不斷攀升,但2009年全球銀行排名中仍然是西方銀行占據數量和地位上的絕對優勢,未來銀行業發展仍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西方國家實現經濟增長的能力,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銀行在資本金和風險管控將更加受到各國監管部門的關注。
一級資本總額穩步上升
2009年,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一級資本總額為4.915萬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了近15%,高于2008年9.7%的增長速度,高于歷史平均增長水平。在國際經濟緩慢復蘇,整體金融環境大調整的情況下,一級資本的增長速度相當可觀,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銀行1000強按一級資本的排列次序基本穩定,在結構上沒有明顯突出的變化。前25名大銀行中,大多是來自西方國家,還有少量日本和中國的銀行。美國和英國的銀行占據了排行榜前六名,美洲銀行居第一位,隨后是摩根大通、花旗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匯豐控股。新進入的兩家銀行分別是英國勞埃德銀行和法國BPCE銀行,都是經過大規模并購進入前25強的。另外兩家被擠出前25位的銀行是:中國農業銀行排名從2008年的24為降至2009年28位;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從10位降至26位。

1000家大銀行的一級資本總額穩步上升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各國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銀行增加資本金,各國銀行在資本市場的籌資活動一直都比較活躍;其次,金融機構間的收購兼并活動此起彼伏,例如,英國勞埃德銀行按照一級資本去年排名在48位,并購原排名32位的蘇格蘭哈利法克斯銀行后,今年排名上升至全球12位;法國BPCE銀行最新排名上升為第18位,就是由2008年排名第35位的法國大眾銀行和第63位法國儲蓄銀行合并的原因。
資產規模小幅下降
與一級資本總額增長態勢相反,2009年銀行1000強的總資產額下降到95.532萬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0.9%,總資產15年以來第一次負增長。按總資產規模排序的前25名銀行也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法國巴黎銀行總資產以2.97萬億美元排在第一位,蘇格蘭皇家銀行總資產從2008年的3.5萬億美元銳減至2.75萬億美元退居第二位,剝離非核心資產,確保銀行重新盈利是主要的原因。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2009年陸續出售亞洲地區的資產,將新加坡、印尼、中國臺灣和香港的商業及零售銀行業務,臺灣地區、菲律賓和越南的公司和金融市場業務出售給澳新銀行,向渣打銀行出售在中國大陸和印度的商業及零售銀行業務,導致資產總額急劇減少。其他排在第3#12316;5名的分別是:法國農業銀行、匯豐控股銀行、巴克萊銀行。
稅前利潤開始回升
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稅前利潤總額在2003年開始,連續4年高速增長后,2007年基本與2006年持平,2008年形勢嚴峻,全球銀行1000強稅前利潤總額急劇減少到1150億美元,下降幅度高達85.3%,充分暴露了全球銀行體系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程度之嚴重。2009年隨著經濟向好,歐美很多銀行奇跡般恢復盈利能力,西方銀行末日來臨的預言不攻自破。以富國銀行實現396億美元稅前利潤為代表,瑞士信貸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巨頭紛紛回歸盈利的軌道。當然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瑞銀集團仍然虧損,但是虧損金額明顯減小,進入良性的上升通道。全球2009年比2008年利潤額增長最快的25家銀行中,歐美銀行占20家,另外的5家為中國2家、巴西3家,可見歐美銀行正在復蘇,活力緩緩回升。
資本回報率有所回升
近10年來,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一級資本回報率一直穩定保持在10%#12316;25%之間,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006年最高達到23.37%,2007年雖有所下滑,但仍然高達20.02%,其反映出世界銀行業總體盈利能力強勁增長。然而,金融危機發生后,2008年銀行1000強的整體資本收益率已下降到僅為2.69%,全球金融體系深受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影響,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歐美金融機構全面巨額損失。2009年,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和各國救市政策,銀行業資本回報率大幅回升8.2%,但是仍然低于經濟危機前的20%水平。

其他指標變化
2009年全球銀行1000強的一級資本與資產的比率(簡稱“CAR”)上升,由2008年的4.4%上升為5.1%。2009年全球銀行成本收入比平均為67%,日本銀行業表現最差,成本收入比高達127.96%,中國銀行業最低,平均為38.78%。
銀行業世界格局分析
2009年全球銀行1000強的地區分布變化不大,北美上榜銀行數為184家,比去年減少10家;中東上榜90家,增加6家;拉丁美洲44家,減少5家;西歐278家,減少33家;東歐48家,減少15家;加勒比海地區5家,保持不變;亞洲321家,增加40家;非洲30家,減少3家(見表2)。
歐洲銀行緩慢復蘇,整體優勢繼續保持
金融危機引起的股市波動是歐洲大銀行重排上榜名次的主要原因。西歐銀行業改革中,德國、西班牙和希臘的銀行受到最多關注。立法保障盡管不斷為歐洲銀行重組鋪平道路,然而在過去一年中,仍然屬于啟動階段。目前,西班牙政界已達成共識重組該國的銀行業,政府已批準立法,允許儲蓄銀行發行普通股票,并與商業銀行合并。在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后,以英國銀行業為代表的歐洲銀行在排名中保持數量和地位優勢。
東歐銀行業國有化回歸,最大的私有銀行從第三滑落到第五,基本上所有新進前25名的銀行屬于國有控制。此外,在應對外資的沖擊和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里,東歐銀行業的探索之路充滿荊棘,國有資本回歸對私有銀行的影響也很大。
美國銀行回溫迅速,規模優勢依舊
2009年,美國上下對金融危機的反思和調整過程中,顯示出對高風險、潛在風險的保守態度。盡管去年至今美國經濟發生較大的變化與調整,金融趨勢與價格面臨修正下跌風險,但是美國銀行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依然較為穩定。尤其是在全球銀行1000強中,美洲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和花旗集團依然保持前3甲,在前25家大銀行中,美國依然保持6家,在國際銀行業中的規模優勢依然明顯。美國經濟迅速調整和一系列改革對小型企業來說是絕對優勢,小型銀行在新興市場中也握得先機,發展勢頭迅猛。

亞洲銀行迎來中日雙雄時代
亞洲銀行業以整體亮麗的數據,證明經濟重心正在東移的說法。中國銀行業再以總資產、盈利和排名增長成為亞洲銀行的領頭羊。日本遭遇經濟下滑,銀行業業績不斷走低。日本銀行曾在2000年有7家銀行位居亞洲前20位,但這一數字在2009年就銳減至3家。隨著日本經濟和金融實力的繼續下滑,情況會更加糟糕。相反,像中國農業銀行、巴西伊塔烏金融控股銀行以及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都很有可能會成為強有力競爭者。
曾經是金融危機重災區的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同樣受益于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過去一年亦有不俗的表現,臺灣銀行業的總資產增長了6.8%,總盈利增長47.4%;香港銀行總資產增加了3.9%,總盈利增長18.5%。韓國、馬來西亞等銀行業盈利倒退,正處于調整時期。
非洲銀行結束高速增長,回歸穩健經營
非洲銀行在經歷了一段高速的經濟發展后,在2009年進入理性的經營期。按照一級資本排名,南非標準銀行再次位居非洲首位,南非的主要銀行在非洲大陸上繼續領跑,非洲排名靠前的銀行巨頭各項指標占有90%以上的絕對優勢地位。2009年,尼日利亞的銀行業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尤其下半年中政府和中央銀行的監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銀行業資本化進程,大量尼日利亞的銀行在這一年的排名中下滑,成為評估的受害者。埃及的銀行業因為謹慎地經營,整體經營穩定,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幸免于難??傮w上,非洲的銀行在世界1000大銀行排名中上榜銀行數量和排名位置中并不顯著,當然憑借富足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快速發展,非洲銀行業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
金磚四國備受矚目,未來預期不斷升高
相比之下,危機給新興經濟體和金磚四國盡管也帶來了傷害,但因為后者風險敞口不大,經濟增長的杠桿化程度也遠低于西方國家,同時沒有債務之虞,再加之高增長的策略,這些都使其未來十到二十年的增長值得期待。據權威機構預測,2032年金磚四國的GDP在全球占比將超過七國集團。
但是根據銀行家數據顯示,高速發展的金磚四國銀行業,CAR穩定性指標普遍低于同地區平均數。中國銀行業資本資產比率更是落后于的亞洲同類銀行和金磚四國的主要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國際普遍認為,擁有眾多傲人指標的中國銀行業的穩定性需要進一步加強(見表3)。
中國銀行業世界排名分析
中國進入全球銀行1000強排行榜的銀行數從2002年15家,每年遞增勢不可擋,2009年更是令世界震驚,入榜84家,并有著兩個里程碑式的表現:在全球排名中首次超過日本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成為亞洲第一;中國銀行業一級資本合計在亞洲所有上榜銀行合計中,占比從2008年的48.77%上升為51.2%,突破50%,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強大實力和增長潛力。
中國上榜銀行數量增加快速
從2002年15家,中國上榜銀行每年增幅不斷擴大,2003年16家,2004年19家,2005年25家,2006年31家,2007年45家,2008年52家。
與2008年相比,2009年新上榜32家銀行,原上榜的大部分銀行排名得到提升,按照一級資本排名上升最快的是:恒豐銀行(由663名上升到391名,上升272位)、杭州銀行(由第634名上升到第395名,上升239名)、平安銀行(由430名上升到299名,上升131名)(見表4)。
一級資本總額和增幅穩步提升
2009年,進入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的中國銀行有84家,這84家銀行一級資本合計數為4374億美元,占1000家上榜銀行一級資本總計的8.9%,相比2008年3481億美元,占比8.14%,一級資本總額和占比繼續穩步上升。
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繼續增強
然而,在不利的國內外環境下,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明顯增強。2009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中國工商銀行以24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額位居第1位,利潤增長率15.21%。中國建設銀行以203億美元的稅前利潤額居第2位,利潤增長率15.96%。中國銀行以163億美元的稅前利潤額居第6位,利潤增長率27.93%,上榜的中國銀行利潤總額占所有1000家銀行利潤合計的25.39%。以上述3家銀行為代表,數量占比8.4%、一級資本占比8.9%的高利潤,使世界震驚。
穩定性指標落后于平均水平
2009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而快速增長。中國銀行業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眾多影響和考驗,積極適應國內外的經濟變化,根據政府的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推進自身發展和改革。英國《銀行家》雜志指出,中國銀行業雖然在各種指標排名中表現不俗,但是資本資產比率卻落后于同檔次的亞洲銀行、金磚四國主要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業資本資產比率平均約4.86%,即使上榜的前25家銀行其比率也只略微高于5%,表現出中國銀行業的穩定性指標整體有待提高。2009年以來中國監管部門制定多項政策,嚴格資本充足率等指標的管理,意在加強銀行整體穩定性。
將來全球金融世界不會像過去一樣為歐美所統治,而是呈現多極化發展的走勢,會出現更多背景多元的市場競爭者。正如英國《銀行家》雜志所言,這一場全球游戲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中。
雖然,中國銀行業多項指標排名令世人矚目,但要冷靜分析、理性評估,不能盲目樂觀。從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公布的數據和分析報告也可以看出中國銀行業之間發展不均衡,市場結構呈現典型的寡頭壟斷特征,國際化程度還很低,在金融創新產品方面還有待加強。中國銀行業正在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體系,風險管理的知識積累和數據挖掘有待加強,潛在的系統性風險較為突出。加之,西方銀行的恢復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中國銀行業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借力經濟轉型,通過繼續推動管理結構和增長模式的改革,大力推進銀行業務轉型,進一步提高其盈利創收的能力,保持良好健康的發展勢頭。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中國民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