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很清楚所謂“老火湯”是不是就指那種慢慢燉很久,放點藥材那種湯。
妞妞她爸最近迷上了煲湯,一款新作博得我滿堂彩。其中的材料我來講一講,一只雞,一斤小排骨,一塊火腿,藥材是人參碎片若干,枸杞子一把,北蟲草一把(這個第一次用,有點像干的金針菜,嚼嚼蠻好吃),猴頭菇四塊,蔥姜料酒細鹽。第一口吃有點苦,后來就覺得回甘,相當不錯,飯前喝一碗,腸胃非常妥帖,然后吃飯。
看上去這湯成功主要是她爸有耐心,正是他休假的日子,整整一天就讓湯慢慢焐著小翻滾,結果就成功了,完全復制了廣東老火湯的味道。
我去香港旅游時外出吃東西,印象最深的也是他們的例湯。即使是不起眼的快餐店,拿出來的那碗湯居然也那么奪人心魄:燙口,味道極繁至簡,講不出來的味覺感受。原因是平日喝得太少,味蕾上沒有儲存的信息。藥味原是我很不喜歡的,但老火湯熬得就那么恰到好處,讓你不得不佩服。
我曾經在超市買過一包包的燉湯藥材,有些味道太重,被我揀出扔掉,也用過韓國帶來的參雞湯的湯包,總是覺得不夠到位。這次她爸卻研制出奇跡來了。也許是前不久去南方出差了好一陣,天天喝老火湯,受到啟發。
因為想天天有好湯喝,上網去查找理由。看見廣東老火湯配方各種各樣。一個網友說,廣東老火湯并不一定要用藥材的,木瓜鯽魚湯、粉葛生魚湯、紅蘿卜玉米排骨湯、青紅蘿卜瘦肉湯、蓮藕豬骨章魚干湯……很多湯最多放幾粒去核紅棗,同時也習慣放兩粒蜜棗,火腿很少用,姜蔥料酒也不會加到湯里。
一般家里兩三口人的話,很少用整只雞煲湯,1/4只雞再搭拳頭大一塊豬肉(增加甜味)就很夠味。雖說是老火湯,但一般大火燒開滾5~10分鐘,然后調到最小火煲40~60分鐘就可以了。想更有味道的話,最后可以再大火滾幾分鐘把味道完全逼出來。
這位資深煲湯老手還告誡:煲湯不是時間越長營養越好。因為如果煲得時間太久,嘌呤溢出就多,易引起高尿酸血癥或痛風患者的痛風發作。同時煲得時間越久,湯就越濃,越容易刺激胃酸的分泌,對于胃酸過多、胃潰瘍、胃竇炎或近期有胃出血病史者不利。
還有網友支招,如果想要湯色清澈的話,一定要用小火,千萬不能滾開。這點印證了她爸的方法對頭。而那句“飯前喝是瘦子,飯后喝的變大胖子”的俗語我早已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