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領袖云集丹麥的哥本哈根,召開了“世界氣候大會”。人類終于有了一個共識:氣候不僅僅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健康,更關系到地球的生存!
其實,人類對氣候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是很早的。我國在秦漢時代就有了反映氣候和農業生產活動關系的知識,其中最密切,也最準確的就是24個節氣。關于氣候與醫學的關系,早在公元前541年我國匡和就已有了記載。《黃帝內經》中也論證了人體疾病與氣候、時令的關系:“治病不本四時,不知日月……故病未已,新病復起。”中醫辨證論治防治疾病,醫生開處方時十分注意氣候條件。
中醫學強調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人與自然界和諧統一的原則看來十分抽象,難以捉摸。實際上,你如能抓住24節氣變化的規律,從而調節自我的人體功能,以食療用于防病治病,就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一、天涼好個秋,陽消陰漸長
秋天,從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與霜降六個節氣,并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秋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既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開始轉向陽消陰長漸漸過渡的季節。因此,這是一年之中養生的新篇章。
根據陽消陰長和《黃帝內經》“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飲食調養的原則是:以平補為主。要養陰、潤燥,要養肺、養胃與生津。
二、立秋養生經
大暑之后,8月7日是立秋。立秋正值末伏前后,白天仍然很炎熱,故有“秋老虎”之稱。往往要延續到9月中旬,真正的涼爽之秋才會到來。
立秋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山藥、扁豆、枸杞、銀耳、鴨肉、花生、鱔魚、鯽魚、柚子、梨、蘋果等。
在秋季應少食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貪食瓜果,以免傷及脾胃。
立秋時節值得重視的調養食物是:
1、藕:生藕性寒,熟藕性溫。皆味甘,入心、脾、胃經。生藕具有清熱、涼血等功效;熟藕具有健脾、開胃等功效。
藕含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減少人體對脂類的吸收。藕還含有鞣質,有健脾止瀉作用,可增進食欲、促進消化,有益于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
藕還具有清熱、養血、益肺等功效,是老年人的滋養佳品,但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的老人不宜生食。
2、百合:性涼,味甘,微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等功效。
鮮百合富含黏液質,具有潤燥清熱作用,中醫認為可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癥。
3、梨:性涼,味甘,微酸;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梨含有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具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梨對咽喉還有養護作用,對便秘以及消化性疾病有食療作用。
4、蘋果:性涼,味甘;入胃、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脾止瀉、補腦潤肺等功效。
蘋果中的鞣酸和有機酸有收斂作用。果膠、纖維可吸收毒素,故能止瀉。另一方面,蘋果中的粗纖維能使大便松軟,有機酸能刺激腸蠕動,可通便。所以蘋果具有止瀉、通便的雙重作用。
蘋果所含鉀鹽有助降低血壓,還含有增強兒童記憶力的鋅。因此,兒童宜多吃蘋果。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蘋果中的維生素C能增強膽固醇的轉化,有降脂的作用,老年人常食,有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還能避免膽固醇沉積形成膽結石。推薦以下幾款立秋食療方:
百合杏仁粥
原料:鮮百合100克,粳米50克,甜杏仁10克,冰糖適量。
制作:粳米、鮮百合洗凈,甜杏仁去皮與粳米、百合同煮,加適量冰糖溫服。
作用: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豬脊骨燉藕
原料:豬脊骨1個,藕250克,精鹽、蔥段、生姜片、黃酒、雞精各適量。
制作:把豬脊骨洗凈、剁碎,焯水后撈出;藕去藕節和表皮,洗凈,切片。豬脊骨放鍋內,加水煮沸,撇掉浮沫,添加精鹽、黃酒、蔥段、生姜片,再用小火燉到肉離骨,撈出骨頭,捅出脊髓。把脊髓、藕片放在湯中燉熟,揀去蔥、姜,加雞精即可。
作用:益腎填髓,補充鈣質,健腦強身。
木耳黃花魚湯
原料:黑木耳15克,干黃花菜30克,小黃魚300克,蔥、姜、精鹽、雞精、料酒、油各適量。
制作:黃魚洗凈,入油鍋略煎,撈出;黃花菜、黑木耳泡發,切段,將其和黃魚加水煮,再加入蔥花、姜末、精鹽、料酒、雞精即可。
作用:益氣強體,清熱解毒。
三、處暑養生經
今年8月23日是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盛暑正式結束了。在我國部分地區的處暑時節,白天氣溫仍較高,但早晚的溫度明顯降低了。
處暑節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期,自然界的陽氣趨于收斂,陰氣漸漸上升。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相應發生轉換交替。對于年老體衰者更應當重視這一陰陽交替的轉折時期,需注意增減衣服,不可貪涼,盡量不使用空調,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以防陰陽失衡而致病。
初秋氣候干燥,容易引起秋燥。此節氣的秋燥屬溫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溫燥癥狀,往往癥見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咳嗽少痰、咽干口燥等。預防秋燥最好的方法是增強體質,要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強晨練;要多飲水,常喝稀飯、淡茶、菜湯、豆漿、果汁;每天吃1~2個梨、西瓜、香蕉等涼性水果。
處暑節氣宜食健脾、清熱安神之品,如芝麻、糯米、銀耳、百合、豆腐、芹菜、蘿卜、菠菜、菱角、蓮子、蜂蜜、鴨、鯽魚、海帶、蝦、甘蔗、梨等。
雖然有時氣溫還偏高,也不宜多食冷飲食品,以保護脾胃消化功能。
處暑時節值得重視的調養食物是:
1、芝麻:有黑白兩種。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開胃補肝腎、潤腸燥等功效。因含鈣量高,對老人補鈣作用大。
芝麻中含的維生素E,能促進細胞分裂,延緩細胞的衰老,常吃能抗自由基,抗衰老。芝麻中含的亞麻仁油酸,有潤燥滑腸通便的功效。黑芝麻還具有益肝、補腎、養血、潤燥、烏發、美容等功效,是保健佳品。
2、菱角: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止渴、健脾益氣等功效。菱角除煩止渴,熟食可益氣健脾、強身,對食道癌、子宮癌患者有益,還能明目清心,增強視力。菱角最好與肉類同燉,則具有補元氣、強筋骨、益髓添精的作用,是養生佳品。推薦以下幾款處暑食療方:
梨汁粥
原料:梨3~5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梨洗凈,連皮切碎,搗出汁與洗凈的粳米、冰糖入鍋,加適量水煮至稀粥即可。
作用:生津潤燥,清熱止咳。
芝麻鴨
原料:黑芝麻50克,光鴨1500克,面包末150克,雞蛋2個,蔥、姜、砂仁、豆蔻、丁香、桂皮、白芷、鹽、面粉、油各適量。
制作:光鴨洗凈,剁掉頭、脖、翅尖、爪,用精鹽將鴨身內外搓勻,裝進大盤,蔥、姜切絲,與砂仁等香料放在鴨上,蒸爛,去掉香料。把鴨剔掉骨頭放盤中,肉面向上,撒一層薄薄的面粉。把雞蛋加面粉攪成糊,抹在鴨肉上,背面撒芝麻,腹面撒面包末。炒鍋上火,加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鴨肉,先炸背面再炸腹面,呈黃色時撈出。切成菱形塊,把芝麻一面向上碼入盤中。
作用:滋陰補虛,利水消腫。
菱角豆腐
原料:鮮菱角500克,嫩豆腐2塊,鹽、蔥花、水淀粉、豬油、香油各適量。
制作:菱角去皮殼,切成兩爿;豆腐切塊,焯水后撈出;炒鍋上火,加豬油燒熟放蔥花煸炒,倒入清湯,加入菱角、豆腐,放入鹽,加蓋燜3分鐘,用水淀粉勾芡,淋麻油即可。
作用:健脾益氣,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