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白,原名劉永剛,1977年生于河北保定。詩歌作品散見于《詩刊》、《詩選刊》、《星星詩刊》、《綠風》等各類刊物及選本。
熱愛
蒼翠最先離去,秋風剝下田野的毛發
冬天很快就來了
只留下冰凍的大地
孤獨而冷漠
而種子們早已冬眠,小動物們
儲存好了足夠的糧食,在泥土里
大地打開了無數溫暖的洞穴
像一條條筋脈
熱愛著,用寬容
用深深的隱忍
放棄
他們是最懂得放棄的一些人。
冬天,在城北大片的果樹林里,
他們沉潛著,為那些桃樹和蘋果樹
剪枝。
鋒利的刀剪和鋸子在他們手中揮舞著,
很多細枝落下來,甚至
一些很粗的枝杈,也被鋸下來。
一棵棵樹袒露出白色的傷口。
而他們毫無憐惜,仍然堅定地干著
手上的活計。那些分散在體內的力量
在暗中聚集起來。
在鄉村,他們和這些樹們站在一起,
像一棵棵
落盡葉子的樹,被修剪的樹,
從容、簡單、堅韌,在寂寞的冬天里,
用最直接的方式,接近著埋藏著的
幸福。
稻草人
稻草人空蕩蕩的,看不見內心
它沒有問過什么。它只是不停地晃
動著
在這大片的谷子地中間
它只是不停地重復,不停地
走啊走。月光和露水
從它身上經過,豐收的季節也過去了
它依然只有兩袖清風,依然
空蕩蕩的
在這一小塊土地上,它不知道已經
徘徊了多久
冬天來了,田野已經空了
而它依然盲目地晃動著
它可能老了。也許過不了多久
它就會悄悄被風拆散
爛在這片稻谷地里,泥里
完全
像深秋的庭院
我早為告別布置好了空白
一面承受凋零
一面清掃落葉
在那些風干了的地方
是否打開了一片鐵石心腸
像最初一般潔凈
一場雪慢慢消融
在大地的懷中
在幽暗的泥土內部
早張開了寬闊的藏身之所
當我們不再熱愛
我們一定是都老了
當內心的波濤漸漸平息,我們再沒
有力氣
做一回干柴,燃一場烈火
我們曾經太熾熱,我們太快了
在風中,我們不能阻止地
慢慢消磨了自己
現在,我們松垮垮的身體
依然被風吹著,被吹得越來越散
它輕輕翻動著這些塵土一般的灰燼
如同這時候我正分辨著我們
卻難以分辨彼此的樣子
而灰暗中亮起了
星星般的點點炭火
寂寞的人
她沉默。她在人群里行走
像一個影子那樣
她在尋找一個房間
她的身體是一間空屋子
門蕩來蕩去
在夜里,她反復摸索著
只摸到一根木頭。她像
一根火柴那樣
靜靜躺在盒子里
黑暗里她連盒子也看不見
她壓抑著火焰
年輪
再也沒有一顆玻璃一樣晶瑩
而又易碎的心,和一份如水的心境
塵埃堆積,我被太多的世事洗禮
現在,我是一棵蒼老的樹
佇立在風霜之中,已不為所動
現在,那些大地深處秘密的聲音
和散在歲月里的暗器,竟一直
驚動著我內心深處
一圈圈的漣漪
善良
當樹欲靜而風不止,我的堅持
夠不夠?傷害總是在所難免
我的容忍夠不夠?我還能不能護住內心的
光亮?前面的陰影總是太多
當我伸出雙手去愛,我的溫暖和力量夠不夠?
不夠啊,這些遠遠不夠
當我看到哭泣的人,悲傷的面孔
當我看到車禍中的傷者,看到白血病、癌癥
看到失學的孩子,討薪的民工
我能拿什么去拯救?
我想起煤窯、發廊和孤兒院
想起地震、洪水、海嘯、戰火……
從這座城市到大洋彼岸,我的悲憫
有多么輕
在大地上的許多角落,還有更多的人在受苦
而我只有一棵樹微不足道的蔭涼
我只能安于命運,低頭
善待腳下這塊泥土。即使這樣也許就夠了
所有的土都是一片土
我說不清這是一種皈依還是延續
傍晚
傍晚鋪開它的畫紙
大地被暗暗收攏
渲染是從云朵開始的,遠山、道路和草木
慢慢鍍上一圈薄薄的光輝
仿佛新生嬰兒柔軟的絨毛
仿佛,它們在這里
又重生了一次
只是輪廓與界限開始模糊
……我想你了。很濃
你越來越美,在你漸行漸遠
的腳步里,在很多事物之間
你在溫暖的光里搖曳
我一定要離開,才能把你收留下來
其實我活著
就是穿過一條黑暗的胡同
一邊走,一邊點亮墻上的燈
螳螂的刀
一只螳螂的刀有多鋒利?又能抵擋
怎樣一些致命的敵人?
初秋的早晨,在小院的墻上
我看到兩只螳螂的塑像——
一只螳螂馱著一只小螳螂,死死抓在水泥墻上
紋絲不動。真的死了
它們灰褐色的身體一定
是被昨夜的秋風所擊穿
它們的武器
已經像草葉一樣枯萎
但它們依然堅持著各自的姿態
我曾試著用一口氣把它們吹下來
而它們沒有動
一大一小兩只螳螂,母與子,在它們體內
一定有什么比它們胸前的刀更鋒利
更尖銳,可以穿過秋風的利刃
可以比秋夜的冷更持久
就像滲透,就像埋在時間里的釘子一樣
看桃花
農歷三月,桃花陸陸續續地開了
也就有人陸陸續續地前往順平
看桃花,趕赴這一年一度的春天盛會
當它們靜悄悄地開成一片粉紅色的海
它們也就迎來了另一片涌動的海
去看桃花。讓這些在生活的快里
模糊的人,在這兒慢下來,停一停
記錄下這相遇時刻。人面桃花相映紅
一批批游人來而復返,他們穿過桃林
像潮水穿過橋洞,單調,空茫,無痕
如同桃花與桃花之間,沒有空隙
容納一個個的身世與故事。它們混同于彼此
正走過三月的人間
我想攔住一朵花告訴它,我們不僅僅
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也想問一問
在人群之上,它是否照見了自己的腳步和一生
就如同我們面對滔滔江水,莽莽群山
(選自霜白新浪博客)
我在這世上生活、行走和思想,讓詩歌投射在自己的內心,我為了她要反復地將心擦亮。我在語言中提煉語言,為了窺見和接近那更真實的部分,我要在我的內心里不斷淘洗,提煉自己。詩歌就是一種個體生命與世界對話與和解的方式,因此寫作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對靈魂的歷練與升華,是一種個人修為,是一個人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