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蕾,1977年生,上海人。現從事一份報紙的編輯工作。著有詩集《照面》。作品散見于《詩刊》、《詩選刊》、《星星》、《詩林》、《黃河詩報》、《解放日報》、《中西詩歌》、《小說林》、《上海詩人》、《陌生》等多家報刊雜志。創作的戲劇作品多次公演、獲獎,并有部分劇本拍成電視情景劇。
思念你的城市
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
正好是十四行詩的距離
你的城市比我的城市略高
思念搭成一級級臺階
你的燈火時亮時暗
亮的時候,我看到你的臉
暗的時候,我聽到你的呼吸
我用整個春夜趕路
一匹青草,二兩月光
眉間的薄霜留著等你捂暖
你的城市在我的胸口偏左
一直都在起起伏伏
清明
蚯蚓、紅鯉魚、小瓢蟲
青草、白玉蘭、水仙
燕子、蝴蝶、布谷鳥、白頭鵯
它們趕路,正在趕路的
還有一朵流淚的雪花
——春風越吹越暖
世上所有的路,都用來回家
院子里的那口井還在
桃樹和梨樹還在
那個用花瓣寫詩的女人
那個把光陰的紙錢折疊到心碎的女人
已滿頭白發
花朵紛紛開成火焰的那一天
遠去的親人會順著倒伏的草葉
順著雨絲的斜向來看她
照面
所有的花期疊加
不過是一個照面的時間
她進進出出一面多棱鏡
看小草綠得無邊無際
看桃花開得大是大非
看雪花落滿了山崗
看銀河跌宕著千古的傷心
她每跨出一步
腹中便少了幾個詞匯
未成形的果實,紛紛墜地
那些草兒
在盛夏,那些草兒
無法控制自己
她們瘋狂地拔高
赤裸著飛翔
秋天還沒有到
她們已經開始一寸一寸地泛黃
彎著背,松垮著腰
像日漸衰老的沉默的婦人
她們睡不著的時候
不敢數羊
春天的列車
早春的星空打著燈籠
一條又一條蚯蚓正忙著
從土里鉆出
這些遠古的神龍
在廣袤的黑暗中隱居
謙卑細小地蠕動在大地的母腹中
任由頭頂的人間煙火
一晃而過
當一聲春雷拉響汽笛
漫山遍野的它們
一節一節地,一列一列地
開著飛奔的火車
從地心,把遠去的春天
運回來
母親的手機
我送給母親一只手機
她嫌使用太麻煩
一直關機
一年才花十七塊錢電信費
只要我晚上外出應酬或聚會
一到十點,必定接到她的手機
我就立即回家
朋友們笑話我
三十多歲了行動還不自由
我輕聲解釋——我母親的手機
只派這一個用場
雨夜
雨一滴一滴連成線落下來
每一滴都是一間透明的房子
我走在城市的大街
被沿途的高檔住宅小區敵視
許多魚兒游出水面
吐出一年的追求與夢想
水泡一個個破裂消失
而另一些早已沉入水底
成為礁石
我身體內部的雨也在下
每一串都是一節車廂
它們越下越大,越下越大
就要泛濫,就要決堤
我就要乘上這大水的專列
一路流向家鄉
剪刀
我的兩條腿,一把多么傾斜的剪刀
孤獨地張開。剪花、剪草、剪露水
我不知道剪去的,是快樂還是悲傷
究竟還要剪多少,才能巧妙地修正一生
雙手播種的糧食,被自己的雙腿剪去
我淚水鐵銹,渾身冰涼
發現自己,僅僅是被一個姓名握在手中
夢
當火車開出來的時候
是一節一節出現的
一節一節撲過來
一節一節激動地顫抖著
進入你為我預設的站臺
那些心中鉆出的芽
也是一節一節地長成了藤
一節一節攀上了高枝
一節一節打開了綠色包裹
一節一節地
為你埋下幸福的閃電
在狂風暴雨中
一節節地開花
只剩下一根神經
我的大腦,預備在六月的梅雨之后,調換頻率
一切牽絆浸水短路,只剩下一根神經
它很輕很輕,我每天都有坐在蝴蝶翅膀上的安寧幸
福感
它很暖很暖,種籽在里面萌芽,谷粒在里面釀酒
它有些吝嗇,不再為誰輕易哭泣
保留著水分養魚或者灌溉莊稼
它有些小心眼,你可以暫時進來一起吟詩作畫,紙
上談兵
但一定要持有正義和良善的通行證
我祈求上蒼,讓我在這一根小小的神經里
一走,就是一生
蝸牛
土中有一坨小土,緩緩移動
跟螞蟻點點頭,跟蚯蚓打個招呼
慢下來,微風中有悅耳的琴音
把家背在身上,全世界都是你的
泥土是最忠誠的糧食
要感恩地吃一輩子
嫩綠的莖蔓是情竇初開的女子
只吸一口清芬,不忍碰碎
我多想住進一只蝸牛的家
感受減速后的寂靜
長夜里,它還能口吐花朵
你瞧,它在地衣上爬出的
7厘米銀色線路
多像——天外流星
怨女
守夜懷舊的人
沒錯過一分一秒,再心碎一回
掌中的傷要拉長,再拉長
直到足夠一生顛倒夢想
眉間的疤要挖深,再挖深
直到長出一只天眼
胭脂淚要橫淌,再豎淌
直到紅塵泥丸
轉眼溶化成孟婆湯
她這才轉身
倩倩地別過冤家,朝前死去
(選自《詩選刊》電子投稿)
袁雪蕾是上海華亭詩社的重要成員,生在三泖九峰大地,兼具水鄉的柔美和眾山的風骨。她的詩歌一直在做著內照,對生命的黑和白、高和低、有和無、遠和近、濁和清、大和小等諸多方面,都做了認真思考,讓生命的兩端都同時獲得意義、空間和應有的重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統一。——王崇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