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修,男,漢族,農民,1958年6月生,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有組詩發表于《詩刊》、《詩選刊》、《星星》、《詩歌月刊》、《中國詩人》、《上海詩人》等。獲2010年首屆中國十大農民詩人獎。
春天慢 (組詩)
一聲鳥鳴
就像一把沙子摻進米里
林子里熬成一鍋粥
牙磣。每喝一口,嘴里就漱出
一只迷路的舌頭
我的汗毛藏不住樹梢的傾斜
那豎起來的一聲:尖銳。刺耳。高遠
孤單單混雜于鳥群
怎么聽,也不是我們村子的口音
我渾身的汗毛抵擋不住越刮越大的風
一齊倒伏。只有兩根在沙塵中硬挺
試探著,夾緊這一粒
歸家的米
忽略
灶膛總被母親塞得滿滿的
除了柴禾,還有
一只熏得黑黑的白鐵汆子
從風箱右側的膛孔伸進去
頂端抵住鐵箅子
母親仍不忘,扔兩塊紅薯
埋入火里
一頓飯,母親把柴禾
用得恰到好處
玉米秸褪葉,先秸稈猛火
水燒開,餅子貼鍋
再葉子的軟火,慢火
每到這時我就湊到母親跟前
饞嘴的渴望小鹿一樣
只注意母親的火棍,來回翻動
而忽略了灶膛——
紅薯掏出來,汆子撤出來
之后,火苗掙扎一下
瞬息歸于空曠
不安
涼下來的秋天,柴草垛是溫暖的
柴草垛壓著的一小塊土地是溫暖的
我想,一小塊土地下面
肯定有一群活著的生命
也是溫暖的
現在,柴草垛挪走了
露出的殘枝、枯葉、碎屑、草沫早已
腐爛
我拿著叉子、掃帚開始清理
那些喘吁,那些突然的哽咽。那些
叫不出名字的昆蟲
在暗處看著我
我多么不安。為自己親手制造了
這短暫的窒息:紛亂,冷漠,空
谷雨日
本是播豆種瓜時節,種子卻躲了起來。
最先躲起來的是麥苗
蜷縮,抱頭,揣襖袖
仍,抵擋不住
一場又一場,薄雪加細雨
躲閃不及就凍死了。沒凍死的
縮回土縫里
我無法寫下這谷雨日
返青,不見青;下種,不見種
我能感覺到我的親人,心在抽搐
痛到土為止。
土無聲,春無常
滿地的陽光,都不合時宜
爺倆
爭論不休。為九丈洼那塊地
究竟種棉花還是播芥菜
兒子說:要不,咱去試試墑
父親拎一把鍬,大步前頭走了
鍬插進去,父親拔不出來
兒子剜下一土塊兒:
咱每人扔兩塊坷垃
碎了種棉,不碎播芥
兒子撒手就散成了土面兒
父親揚出去,卻堅硬如初
骨碌起來。越骨碌越形成四方棱角
就像這場賭局,活了兩只
滴溜溜兒亂轉的色子
春天慢
細雨整夜。早晨起來
滿地候鳥的白骨,張著巨大的喙
我試圖伸張它們遷徙途中縮緊的舌頭
猶如破冰
似乎我也在遷徙途中
遲疑著找不到路標
找不到一顆
能啃噬春天的牙齒
有時候羨慕一只碗
正面是敞亮的傷口
倒過來,就看得見疤痕
而現在,任憑我怎么努力
摳扯。騰挪。敲擊
都沒能翻個兒
我開始仇恨一只碗了
仇恨它張著更巨大的喙
深不見底
我梳理
由一只鐵絲耙子來回移動
沿著母親指定的位置:蔥畦
我梳理
那些積攢了一冬的貓鼠糞便
只有摻雜柴屑草沫才能摟出來
而坷垃石子煤渣,會卡在耙子縫隙
我必須用手去摳。一畦蔥
恢復本身的蔥綠
需耙子的齒痕輕重緩急都拿捏準確
駛向更深的綠。
一些偶爾殘缺的空白如微弱的傷
尚未結疤。需輕輕地撓
是抽絲般片斷的復原
我梳理
衣兜里的雪
莊稼是村莊的衣裳。厚厚的棉襖
只有母親縫制的
一小畦香菜
一小畦韭菜
一小畦菠菜
一小畦香蔥
四個衣兜。依然綠著
又一場大雪熱烈。
母親指揮家人,把背角旮旯
十天也不化的積雪
連同柴屑兒草沫兒
統統堆進菜畦
父親已年老體衰,干不了力氣活
手里的拐杖,溫度計一樣
扒拉來扒拉去。小心測量
母親衣兜的體溫
邊界
一條狹長的野草灘連接張店與葛村
圍繞著逝者的遙遠和生者
幾代人也弄不清的
誰是誰的邊界
人們往往選擇,在這里睡去
那些圓狀土丘漸次
被磨刀人當作獨輪車的轱轆
推著長條石,中間大面積蘸著淚水
從內部,浸洇兩座村莊
越磨越薄的刃口,使人們低下頭來
探察八月,也探察臘月。枯草中
仍夾雜大片蔥綠
——又一個人來尋找邊界了
磨刀人不斷地
把磨刀石,一一豎起來
一場雨的遠
大旱不過五月十三。眼瞅著
地里的小玉米,蔫巴了身子
一個活在農諺里的人,開始
煩躁農諺。煩躁一場雨的遠,如同
與蒙族漢子私奔的三女兒
三年,都沒進家門
女兒是一場雨。她飛了,她隨風飛遠
飛到老哈河對面,在細草間藏起了雷聲
對于一份巨大的渴望,他摒棄了懊悔的呼喊
看似他一天天望天,脖子卻一回回北扭
那傾斜,是無聲的
一場雨,會救活一地糧食
救活一地糧食的女兒,落在哪兒,哪兒就有
一群打水仗的小外孫,追逐嬉耍
他有足夠的耐心喚回一家人的團圓
而一場雨的遠,遲遲
解不了近渴
(選自《詩潮》2010年9月號、《詩刊》等)
(一)尋覓,捕捉不易被人察覺的細節,易被人忽略的場景,易被人不屑的土話;
(二)呈現時嘎然收攏,平敘時突起波瀾,收尾時悄悄落地;
(三)越激昂越冷靜,越高潮越降溫,越有錢(素材)越節儉(克制);
(四)復雜簡單化,繁瑣清晰化,迷團拆解化,大詞口語化,枝杈主干化;
(五)起切迅速,景情過渡,恢宏吞吐,內蘊入骨;
(六)貼近內心遠離玄忽套,貼近真實遠離不著調,貼近生命遠離圈子鬧;
(七)引領,不說教;低吟,不高蹈;深入,不虛飄;
(八)低處起筆,細處著眼,疼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