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原名康彥軍,女,1968年10月出生,現就職于行唐縣國家稅務局。2006年開始文學創作,有若干詩文見諸于報刊雜志。
棗頌
他把快遞箱的紅棗分開,每一個信
封八個
不能太多,多了就不夠分了
也不能太少,少一個就少一份情誼
他先后分給了父母,妻子,女兒,最
好的朋友
尊敬的幾個導師
還有正在臥床的一個兄弟
原本這個兄弟是輪不上分的
因為有病在醫院里靜養
他掂量了再三,還是在信封上寫下
了他的名字
最后剩下了兩個,他吃下一顆
他從來沒有把一顆棗子吃得這么具體
從果肉到果核,他一點一點地咂摸
仿佛要吃出棗的魂魄,這是他吃過
的最甜的一顆
甘甜而醇美,那清香的氣味讓人澄澈
現在,他拿起最后一顆,這紅的
帶著光澤的大棗圓潤而豐滿,這讓
他產生了親切之感
像一枚紅色的蛋黃,他握了一下
輕輕放在潔白的紙里
包了一層又一層,包成一個大大的
錦盒
他寫道:
今日寒露,大地豐滿,收到最珍貴的
禮物
一千二百公里以外的行唐
那里盛產紅棗,也生產高貴,真摯和
友情
秋天剛剛開始
秋天剛剛開始,云彩里的火把舉到
高空
越來越遠的時間和灰塵
碾過一顆秋日之心
我不再急于到田野里采擷
花朵剛開過一半,玉米露出白嫩的
牙齒
幾天雨下來,葡萄已是圓潤的婦人
我喜歡穿單衣,到果園里散步
秋風吹去昔日的雨水,我嘴里的冰塊,
消除不了濕熱,卻阻止了舌頭的發音
偶爾我會走得更遠
過了窄橋,又是一條寬敞的新路
草尖上的露水
一不小心打濕了我穿舊的布裙
秋說
秋落下來
為什么我還感覺不到她的清涼?
我的大悲慟一直不去
坐在一棵棗樹下
臨摹。我把這些日子描成敗筆
大片的雨水,泥漿汩汩流出
很多人走了,很多人脫下了外殼
而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
樹上那些秋蟬的禪語,它們模糊不清
鼓噪,不失為君子,卻站在了高處
我只能在秋日里讀書,偶爾
抒發不曾生出的業念,也像一個主婦
逛街,在廚房里腌黃瓜,洗米
我把日子過成了一條章魚
在路上
很長的路,從樹中穿過
從大片的樺樹林,從果園中……
它近乎飄渺
我一直走在這很長的路上
影子孤薄,憂傷隨時落下
無盡的長,讓我恍惚
這是一條陌路
它有荊棘,斷縫,或者未知的小恐慌
我只是偶然陷入它
在黃昏,天邊長出了夜色
我越來越小
當一陣風刮過
我有小鼠一樣的驚恐和膽怯
那曾經照耀過我的
那曾經照耀過我的,我不說出
我已經懷有一顆石頭的心
在炎熱的七月,天空布滿雨水
我越來越老,花朵越來越模糊
我多想是那棵刺玫,活得妖嬈而動蕩
這抽打的風啊
為什么,為什么還在一個勁地吹
我的坦途不在歧路,在偏遠之地上
我只用一個字撕破我的靈魂
我省略的和我記住的
都會長成茂密的白艾草
暴風雨之夜
還必須啟動光
讓黑夜如同白晝
啟動雷電,讓轟鳴聲把這些光撕裂成火焰的碎片
而狂怒的風,把大海拋到了天上
這些水啊,呈現
廣袤的胸懷,它容納樹木,房屋,肢體和冰塊
然后投擲給我們
我們在接納,我們不得不
在巨大的渺小中,騰出一只小心翼翼的手
接納碎玻璃的尖叫
斷裂的綠葡萄藤,重金屬敲擊的樂隊
以及失去顏色的敗花
誰也沒有力量,拒絕
嬰兒一樣的恐懼,我們懷揣一顆罪人的心
接納蒼白和欺騙
而后,什么都沒有了
光歸回原處,水回歸水
仿佛一切都不曾經歷過,一場虛無
在我們真實的意識里
該靜的靜,該黑的比以前更黑
青蟲
安置在一張肥碩的葉片上
它保持丑陋
坦然地吞噬露水
蠕動無骨的肉身
當曠野的風吹動大片的葡萄園
它安靜,淡然
仿佛這個世界都是瞎子
而我們,必須懷有一顆正直的心
裁判一顆青蟲
在混雜的塵世,有多少偽善的形體
需要更正
這個世界,我們需要設防
受傷的時候我們需要聽
那些事物的真相劃過葉子的聲音
我們需要,面對一顆青蟲
學會贊美
因為它不隱藏,它有真實的美
懺悔詞
我萬能的主,上天的父
請你們寬恕,寬恕我這個不可救藥的人
我這個從魔界里走來的人
我是多么懼怕,懼怕這無邊的寧靜
肅穆的氣氛,還有慢慢穿過時間的鐘鼓
當我站在高高的神祗下,聽到梵音
我就會產生逃離的沖動,我害怕,萬能的主
識破我的身份
很小的時候,當我分清美丑與善惡
我就變成了一個罪人
我害怕路遇一個孕婦
她高高挺起的肚子會讓我產生膽怯
我害怕我抑制不住抬腳
傷害那小小的無辜
我懼怕接近新生的嬰兒,他那么嬌小
柔弱,我怕我會不小心伸出手
觸碰到他嬌嫩的額頭
我懼怕殘缺,斷臂和流血
當我看到暴力,我會嘔吐
我討厭灰塵,臟亂,有時候還會夢到我健在的母親離開了塵世
當我哭醒的時候,我的罪像我塌陷的眼窩
越來越深
我在天的神明,請你們寬恕一個有罪的人吧
一個有無窮無盡執念的人
請讓我脫離原罪,賜我祥和
讓我做一個沒有偏執的人,一個安靜溫和的人
(選自三月新浪博客)
詩歌是生活的語言,他是最直接、最敏銳、最深入地表達思想的一種文體。自古至今,每次變革或者大的事件,最有影響的都是詩歌。詩歌被賦予了歷史使命。它具有鮮明的時效性和明確的引領性。
詩歌來自于吟詠,具有節奏性,詩歌之所以帶了“歌”字,最主要的是它有“歌”的音律。有人說現代詩歌不講究押韻,無韻律可言,這是錯誤的,相反,當代詩歌更講究語言的韻律和節奏。這種語感的節奏是音樂的文字征服,它打破了以前詩歌的民族風格,而形成一種現代流行的自我特色。
詩歌也要虛實有致,在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的同時,也要給人美好的想像。社會是發展的,詩歌是社會的產物,它必然是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