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是一片令人神往的高天厚土。如果不是“4·14”地震,從巴顏喀拉山之巔到通天河畔,從手持念珠和轉經筒之信徒到無憂于此地之定居者,都淡定自如,快樂生活著。當你一次次地見到她恢宏壯麗的峽谷和蜿蜒疊嶂的山峰,會一次次感覺迥然不同的感動,這里獨特的風情和蘊含的文化內涵扣人心弦,惹人迷醉。
地震發生后,我去了玉樹災區。她的天空陰霾沉郁還是滿目陽光?她的人民一蹶不振還是奮起抗災?無數個猜想和擔憂,卻被地震現場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所解答所驅散。地震雖然使玉樹結古鎮面目全非,傷痕累累,但災區軍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全身心投入災后重建中,清墟工作順利進行,新玉樹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山花盛開,春雨綿綿,民生有序,佛事依然,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頑強,也詮釋著從災難中走出的玉樹人那份堅強和從容。
第二天,我去了結古鎮新寨嘉那嘛呢石城,這是個幾百年前就與石頭結緣的地方。雨后初晴,進入眼簾的是地震讓新寨村變的滿目瘡痍。新寨嘉那嘛呢石城道路泥濘難行,但許多信徒手持念珠或轉經筒轉嘛呢堆。有的老人腿腳不便,挪著步在轉,有的殘疾人拄著雙拐在轉。那份執著、那份虔誠,會讓任何一位身臨其境的人欽佩。面對濃郁圣潔的信仰氛圍,不得不肅然起敬,崇仰之心油然而生。
當看了新寨嘉那嘛呢堆,才知道什么叫浩如煙海。長300米,寬80米,高4米,占地2.4萬平方米的嘛呢堆,嘛呢石達25億塊,規模宏大,數量之多,堪稱“天下第一大嘛呢”。這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十八世紀末,結古寺第一世嘉那木扎佐蓋活佛,在結古新寨一泉中發現一塊自顯“六字箴言”的佛石,遂立志倡導創建了新寨嘉那嘛呢石堆,以此弘揚佛法。以后僧俗紛紛響應,鑿石堆經,漸成風氣。嘛呢石取材統一,雕藝精湛,內容大都刻有六字箴言、慧眼、神像和各種吉祥圖案。我一邊行走,一邊訪問身邊的群眾。他們說,我們祈佛的最大愿望是去朝圣布達拉宮,平常的舉動,便會找一些品相和材質好的石頭,請刻石的手藝人刻上自己的心愿,將其放到嘛呢堆上。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便聚積成如此恢宏的嘛呢堆。哦!我明白了!人們追求永恒,追求一勞永逸,而石頭的本質就是不朽、堅硬和耐久。這是歷史的積淀,這是文化的積淀,也是智慧與基因的傳承。新寨嘉那嘛呢石城極富魅力,它內涵著多少掌故和傳奇啊?
新寨嘉那嘛呢石仿佛被佛祖點化,出神入化,靈氣飛揚,幾百米長的嘛呢石堆,讓我看得眼花暸亂,引人入勝。我好像一步跌入石頭的海洋,琳瑯滿目,目不暇接,尤以用藏文鐫刻的“六字箴言”,漢譯:“唵嘛呢叭咪吽”,是佛教中最尊崇、最經典、最能代表佛教精髓的咒語,藏譯:“啊,愿我功德圓滿,與佛融合”!這些各式各樣的嘛呢石,從幾斤重至幾百斤重,一眼望不到頭,每塊嘛呢石都像活了起來,匠藝進入創作,意韻巧奪天工,它們不知還了多少人的心愿……。
新寨嘉那嘛呢石堆在“4·14”地震的烈度為6至7度,佛殿佛塔大多傾圯已盡,破壞嚴重,嘛呢堆也同樣遭遇很大破壞,大片干擺整齊的石墻被震塌,嘛呢石散落成自然形態。原有劃分“六字箴言”且起到運送擺放嘛呢石的通道被震落的嘛呢石壅塞,佛殿、佛塔與嘛呢石之間的通道也被嘛呢石填滿,尤其它的自然有序擴展遭到嚴重挫折。任何事物都具兩面性。對于新寨嘉那嘛呢堆來講,地震是災難,但也是機遇。因為地震后將會重建,這對眾多信徒來講是福音,是心愿。此外,也為曾經遺失的嘛呢石回歸有了機會。“文革”期間,新寨嘉那嘛呢石被當作建筑材料,拿去用于修筑河渠,鋪筑道路,甚至作為修建樓堂館所之用。這次地震后,從一部分倒塌的樓堂館所和民宅中回收了近2.5萬塊嘛呢石。這些嘛呢石非常珍貴,有相當的文物價值。
在新寨嘉那嘛呢石堆東邊,看見幾位藏族婦女坐在一大堆石頭上,用短鋼釬敲打石頭,走近一看,原來在剝離包裹在嘛呢石上的干砼水泥,以還嘛呢石本來面目。這是地震后群眾自發或自愿地從廢墟中撿拾送到嘛呢堆的嘛呢石。新寨嘉那嘛呢石城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正在啟動恢復重建,方案也在報批之中,未來新寨嘉那嘛呢石城依然佛光灼灼,更加莊嚴神圣,將還原一個更加完整、更加燦爛的重要宗教場所,也將是一個集宗教、文化和旅游為一體的著名景點。
新寨嘉那嘛呢堆在終年積雪的明措達責山下,蜿蜒的公路從村子穿過,樹綽約,水氤氳,藍天白云下,村后山坡上牛羊悠閑地享用著草地的饋贈,淌過林子的清澈小溪倒映著雪峰、碧空、彩云,似一幅壯美的畫卷。
當時,地震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結古人的悲傷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埋藏在了內心深處。當我離開新寨嘉那嘛呢石城時,從一藏家院落里傳出的誦經聲留住了我的腳步,雖然我聽不懂,但據當地人講,這是在超度和祈愿。我走遠了,那委婉又揪心般的誦經聲還在悠然遠揚。村對面,滔滔不絕的扎曲河水,依然故我地流過結古鎮,似乎要洗刷掉地震給這里的人們帶來的傷痛,撲進吉祥的天地,尋回心靈的安寧!
愿勝境重光,莊嚴長駐;愿玉樹吉祥,文物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