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精神,更好地推動徐匯區文化類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2010年徐匯區文化類社會組織管理工作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一)進一步謀劃徐匯區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廣泛聽取社會組織意見建議,做好“十二五”規劃,促進區域社會文化持續發展;(二)進一步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興辦各類文化實體,通過加快籌建一批能夠體現徐匯特色、風格的文化類社會組織,豐富社區群眾文化服務需求;(三)進一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下的文化市場化運作機制,鼓勵文化類社會組織與公共文化事業單位良性競爭,增強公共文化運行活力;(四)進一步完善對文化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和服務,健全文化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組織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法律意識;(五)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引導文化類社會組織積極宣傳、參與和演繹世博會,通過精心打造一批文藝精品,展示上海、徐匯形象,為文化類社會組織走向全市、全國乃至世界創造條件。
按照區文化局領導的部署,我們社團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實地走訪、收集資料、制作調研表、召開座談會和學習考察,認真傾聽社會組織負責人的意見、建議等進行了專題調研。認真梳理徐匯區在培育和發展文化類社會組織方面的實際成效,在發展中發現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培育扶持文化類社會組織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徐匯區文化類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與作用
社會組織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產物。文化類社會組織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政府與社會、企業、個人之間的溝通聯系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2008年區文化局成立了文化社團管理辦公室,在局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積極培育扶持和發展各類民非組織和協會。截至今年上半年,徐匯區已有文化類民非組織和協會共24家,其中協會9家,民非組織15家。目前仍有3家正在辦理注冊登記中。
這些社會組織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應運而生的,他們的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徐匯區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他們下街道、進社區,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豐富多彩的各類文化節目,為繁榮徐匯區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悉,目前有多家民非組織和協會正積極參與“世博文化演繹活動”、世博“城市文化廣場‘周周演’”等活動。如上海徐匯大眾樂團、上海徐匯燕萍京劇團、紐克拉爵士樂團等單位,他們特意為世博趕排了一批精心打磨的文藝創作作品,到世博園區和社區廣場去演出。還有一些協會組織開展了“畫世博、寫世博、拍世博”等專題創作活動。
二、文化類社會組織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構成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徐匯區文化類社會組織要在拓展服務當中,實現自我發展、可持續發展。要加強自身的管理、實現行業自律。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多數民非組織和協會,在為明年建黨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精心策劃和趕排優秀創作作品。如上海藝術星期六文化發展中心正為明年龍華24烈士犧牲80周年、建黨90周年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積極籌劃編排中,上海警華軍旅文化藝術院將舉辦“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免費為革命老區的學生進行書法培訓及扶貧助學等活動。為保護和傳承徐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徐匯燕萍京劇團正著手新編京劇《黃道婆傳奇》,準備參加“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首(公)演,年底申報2010年“白玉蘭獎”。用戲曲的手法讓更多的人了解徐匯,展示這些年徐匯非物質文化成果。上海紐克拉爵士樂團設想以徐匯區淮海路襄陽公園、徐匯濱江為依托,利用現有資源和環境優勢舉辦以爵士樂為主的“襄陽公園爵士周周演”、“濱江爵士夜”活動,讓更多的人零距離感受到都市浪漫情懷和海派爵士風情,創建徐匯區特色文化品牌。明年恰逢徐匯區交際舞協會成立20周年,他們為打造徐匯濱江文化,正精心籌劃舉辦“濱江杯”國標舞邀請賽。上海心音兒童合唱團是由支持公益事業、關心兒童成長、熱心兒童教育的人士共同創立,特邀滬上著名專業師資,國內外音樂教育專家組成的顧問團隊,試圖通過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奉獻精神,樹立兒童自信、團結、互助的良好品質,以及傳播愛心、服務社會的公益意識,探索出一條智能和心靈得到均衡的發展之路。另外攝影協會、書畫協會和集郵協會等也都在為明年的工作積極思考和探索中。
我們在看到社會組織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意識到,部分社會組織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輕則阻礙自身發展,重則會對徐匯區文化事業造成負面影響。這些組織因自身的實力有限、又屬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缺乏演出項目和展示的平臺,他們的資金來源大多靠社會贊助和政府項目補貼,所以難以滿足日常活動需要。還有些社會組織因租借場地費用昂貴而難以為繼。如徐匯印石協會每年租借展廳達12萬元,還不包括水電費和物業管理費。再如徐匯燕萍京劇團因徐匯區房租高,竟跑到閘北區的共和新路、靈石路一停車場內租借排練場地等,如此艱難的生存,不可能有多余的資金用于自身再發展和創編經典劇目。
通過調研匯總徐匯區民非組織和協會的特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缺乏日常運作的保障資金。據悉一些有實力的民非組織,因缺乏創作經費,不能編排反映徐匯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目,而失去市場和觀眾。
2、缺少活動場地。有些社會組織有作品、有項目,但由于受活動及演出場地的限制而無法施展。
3、稅收的問題。現在民非組織和盈利性演出的稅收是一致的,即便是政府投入,也要繳納20%的稅金,他們為此感到困惑。
4、信息交流渠道不暢通。這些社會組織的主要信息來源本行業,面很窄、量很小。無法了解區域內的一些活動信息,各團體、協會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
5、政府對民非組織宣傳力度不夠。一些社會組織認為他們為公共文化建設、社區公益活動所做的努力,因宣傳沒有及時跟上,所以群眾對他們的品牌了解的不多,認知度不高。
三、進一步培育和發展文化類社會組織的對策、建議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對具有徐匯特色、品牌效應的組織和公共文化項目要加大投入,給予政策、資金、場地、稅收等方面的扶持。成立民非組織的考核專家委員會,采取招投標的方式進行購買服務,事后進行考核,為優秀的組織提供更多的項目機會,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民非組織和協會進入徐匯。
2、搭建文化信息溝通平臺。及時向社會組織提供各類文化信息資源,提供區域內民非組織和協會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空間,為他們聯手合作、資源共享創造條件。
3、增強對民非組織和協會的宣傳力度。社會組織的發展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一是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政策和法規宣傳,二是要宣傳新時期社會組織的良好社會形象。既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認知度,也為社會組織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4、進一步做好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完善社會組織中黨的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探索黨建工作和黨員管理新模式。繼續加強社會組織自身建設,逐步建立科學、可行的現代社會組織的體制和機制。
5、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指導和服務,引導社會組織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自覺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主動維護國家文化權益,為徐匯區的公共文化健康、有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目前,社會組織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首先,中央對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高度重視,并對其概念、作用、地位和發展方向進行了明確的闡述,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其次,社會組織在自身建設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初步建立起自主發展、自主運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機制,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三,作為文化類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部門,我們正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提升工作效率,為社會組織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營造了氛圍。
(作者單位: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