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解決當前縣(市)級圖書館期刊閱覽人次下降問題,筆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要扭轉圖書館“以藏養用”的偏頗觀念;要加快期刊管理的自動化設施建設,建立期刊管理數據庫;要加強與讀者之間的相互溝通,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求知欲;要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做到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一起抓。從而讓圖書館期刊文獻在社會的文明進步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縣(市)級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
有人曾經統計過,目前的期刊文獻已占世界文獻總量的75%左右,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則占世界信息總量的70%,因此,從這個意義講,出版周期短、時效性強的期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能離開的必備資料,圖書館期刊閱覽室也應該成為人們接受終生教育的最佳場所,成為讀者盈門的學習中心。但客觀事實并非象理論演繹的那么簡單,出于這樣那樣的主、客觀原因,目前縣(市)級圖書館期刊閱覽室正面臨著讀者大量流失的潛在危機,存在著讀者人次數量下降的不和諧現象。就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讀者的閱讀人次已經下降了將近10%,而且其讀者群的結構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原來60歲以上老同志占主導地位,現在逐漸轉變為20―40歲之間讀者占大多數的格局。這就迫使圖書館的期刊管理工作者,必須對現實發生變化的原因有所認識,有所研究,這樣對將來做好期刊的管理工作,才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措施,并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加以落實。
探究縣(市)級圖書館期刊讀者群流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讀者工作、學習時間的安排問題,也有讀者閱讀興趣發生變化的因素,……其中對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而言,內在的二個不爭的事實,一個是期刊管理工作方法的落后,從期刊的采購、登到、裝訂、編目等工作過程,還停留在反反復復、繁雜的原始的手工階段,浪費著大量的人力、物力,拖延著不必要的期刊編目時間,無法為讀者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務,另一個是期刊管理服務內容的脫節,只考慮圖書館期刊工作的需要,重視圖書館自身的“陽春白雪”藏書建設,忽視讀者的“下里巴人”閱讀需求,采購一些對讀來說根本沒有興趣的理論性或者不切實用的書刊,沒有真正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閱讀期刊文獻的愿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制約圖書館期刊閱覽室吸引讀者群的瓶頸,從而束縛了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的開展和進一步的發展。
如何克服縣(市)級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中的弊病,調動、利用現有的各種有利條件,達到圖書館、讀者的雙贏目的,這是每個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者、也是整個圖書館上層管理者必須面對、而又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繼續沿襲傳統的“看門守攤”式工作方法,固然不會冒出工作上的大亂子,但要改變讀者流失的僵局,求得工作上的大起色,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要求地方財政增加投資力度,擴大期刊文獻的采購量,提高圖書館期刊工作的硬件設施建設,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滿足不同讀者的求知要求,這在購書經費有限的縣(市)級圖書館來說,無疑是困難重重,希望渺茫的。……殘酷的現實要求圖書館期刊管理者必須面對現實,根據自已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沿用實用色彩較重、行為目的十分明確的“功利主義”,有的放矢的從思想認識、工作實踐、側重于貼近讀者的角度出發,為讀者采購他們喜聞樂見的期刊報紙,提高期刊、乃至整個圖書館圖書資料這些公益性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發揮它們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歸納言之,要做好縣(市)級圖書館的期刊管理工作,首先應該改變原有的“以藏養用”的偏頗思想,樹立起“以用養藏”的正確理念。受期刊不間斷的延續性、圖書館考核等級的藏書量、圖書館館舍的大小規模等不同原因的影響,縣(市)級圖書館普遍存在著傳統的“以藏養用”現象——許多棄之可惜、用之不多的期刊擠占著有限的圖書經費,占有著整個圖書館期刊文獻的相當份量;一些與實際生活不相干的期刊,如《宇航學報》等雜志,從采購至編目、裝訂的全過程中,一直因為專業的精深度過度,陳列在縣(市)級圖書館的書架上,無人問津;過刊一旦裝訂成冊進入了過刊庫后,因為管理制度的繁瑣嚴格,讀者很難達到外借、再次利用的目的;……種種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嚴重違背了圖書館收藏只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的初衷,顛倒了事物的本末源流,非常不利于文獻資料為社會服務的大環境。因此,正確處理好縣(市)級圖書館期刊工作的“藏”“用”關系,理順兩者之間的輕重秩序,分清兩者之間的緩急情況,具有相當價值的現實意義。因為作為收集、整理、保存文獻資料,并向讀者提供科學、文化、教育服務的圖書館,其性質就已決定它的功能是收藏和利用這二兩大部分,而這兩大功能的最后實現,卻是體現在如何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方面上,也就是所謂的“用”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成為人們接受終生教育場所的作用。如果是光為“藏”而“藏”書,那么圖書館的功能作用就無異于收藏文物的博物館了,失去了自已獨特的存在意義。所以對縣(市)級圖書館的期刊工作者、乃至各級領導來說,必須從思想認識上來個大解放,擺脫陳舊的“以藏養用”的迂腐觀念,從自已圖書館的實際出發,不單純的追求藏書量多少,而以讀者對期刊的使用率、利用度為標準,以“用”養“藏”,以“用”促“藏”,真正意義上的落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活動。
其次在經費使用上,要側重于期刊管理工作的硬件設施,特別是期刊管理的自動化建設,并不斷加強和提高其管理水平。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電子期刊、網絡期刊等新載體不斷涌現,人們對期刊檢索的質量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如果縣(市)級圖書館的期刊管理還停留在簡單的手工階段,一方面顯得整個圖書館硬件設施建設的落后,沒有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對期刊文獻、特別是過刊的利用,打了大大的折扣,因為人工的檢索,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電腦的快速。從這個意義上講,及時、準確地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同時也為了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要求,期刊網絡數據建設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因此也成為各縣(市)級圖書館迫在眉睫要完成的工作之一。考慮到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縣(市)級圖書館期刊管理的軟件,以及各縣(市)級圖書館經費使用的不平衡,還無法實現縣(市)級圖書館之間的館際協作、資源共享的實際,當前縣(市)級圖書館所能做的、也必須做的網絡數據建設工作,首先應該是重點整合本館內的期刊信息資源,建立最基本的期刊數據庫。這不僅僅因為期刊數據庫是網絡環境下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是為了適應網絡環境發展的需要,而且也因為通過期刊數據庫的建立,溝通了一個圖書館內的期刊數據信息,可以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繁鎖、重復性的工作,縮短了過刊的上架時間,提高了過刊的利用率,從而方便了讀者對期刊的檢索搜尋,實現期刊文獻的二次、三次利用,充分開發、利用了縣(市)級圖書館現有館藏期刊的最大價值,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
再次在讀者服務上,要以讀者的需求量、滿意度等參數為指標,統率圖書館的期刊管理工作,反過來帶動、促進期刊管理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既然圖書館收集、整理文獻的最終功能還是服務于讀者的話,那么判斷、評價圖書館期刊工作的好壞,不應該是單純的上級考核標準,而應該是年均內讀者數量的多少、讀者的滿意度等與讀者相關的內容。只有從這樣的理念出發,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圖書館才會有生命力,才會被上級部門所肯定,被社會所承認,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但要做好這一點,吸引更多的讀者來圖書館閱讀期刊文獻,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了解讀者的年齡結構、知識層次、興趣愛好,定期、不定次地開展讀者問卷調查,及時掌握讀者的學習動態,有效反饋讀者的信息資源,……都將成為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者十分值得重視的工作環節。只有對這些問題有所全面的了解,如讀者倒底喜歡什么,什么樣的期刊受到讀者的青睞,年齡差異的讀者興趣愛好有何不同等問題,才能從中摸索出期刊管理的工作規律,理清下一階段、乃至下一年度的的工作思路,從全局性角度把握整個期刊管理工作的側重面,確定改進、提高期刊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落實,想方設法采購一些讀者需要量較大的期刊,逐漸淘汰、或者剔除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期刊雜志,把縣(市)級圖書館有限的圖書經費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一些條件允許的縣(市)級圖書館,還應該仔細規劃,多方統籌,盡早、盡快地實現過刊外借制度,不能以這是本館收集的文獻資料不外借等種種不是理由的理由而拒絕讀者的需求,因為對整個圖書館來說,過刊本身就是它內在收藏文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不能外借滿足讀者學習要求的道理,有的只是圖書館本身如何強化過刊管理、利用的內在機制問題。
第四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要有針對性地、有意識地培養既有高尚思想情操,又有相當業務水平的管理人員。作為圖書館整體格局中占有極重要位置的期刊管理部門,其工作人員除了要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政治覺悟外,還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能再拘泥在傳統的“借借還還”的水平上,而應超前意識地具有高素質的業務水平,能熟練上網操作電子機算機,應用自如地溝通館際之間的業務交流;有整合電子期刊、紙質期刊等不同載體中反映的各種有效資源的綜合能力,及時為讀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優質服務;……要從簡單的期刊管理開始向復合的期刊管理模式轉變。這就需要期刊管理工作者在加強自身努力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基礎上,縣(市)級圖書館作為一個期刊管理部門的上級主管單位,也必須根據本館的實際狀況,立足于適應新時期期刊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長遠的人才培養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期刊管理工作者進行業務培訓、進修活動,對相關工作人員開展理論基礎、專業知識、技巧應用等多方面的業務教育,造就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廣博、動手能力較強的期刊管理工作隊伍,積極調動其它各方面的優勢,努力開拓縣(市)級圖書館期刊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