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由于歷史、文化、社會、地理、政治、經濟等原因,我們中華民族注重整體和諧,受《易經》哲學影響,強調從多歸一的思想;而西方人重視分析原則,強調由一到多的思想。因此,中國人一般采用整體思維方式,而西方人則一般采用分析思維方式。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對英漢語言及表達有著明顯的影響。
二、詞匯結構的思維特點
1、漢語詞匯結構的思維特點
漢語屬漢藏語系,漢民族比較注重整體思維的方式,構詞以復合為主,同時注重圖象性,象形是基礎,表意是在象形的基礎上通過形象的復合來揭示人們的思維和聯想。如:雙“木”為“林”,三“木”為“森”,三“人”為“眾”,三“口”為“品”。“木”、“人”、“口”分別都有其各自的本義,復合成“林”、“森”、“品”既表意,又形象。又如:“美”的詞形更形象地反映中國人對美的感受。依據《說文》,“美”字從“羊”從“大”,即由“羊”和“大”兩字復合而成。在中國古代,羊毛和羊皮廣泛用于防寒,羊肉供人食用,羊在經濟生活中顯得十分重要。人們說羊大,就會使人感到羊毛厚密、羊體肥壯、可供人享用等美好事物。因此反映出漢民族直觀性、形象性和具體性的整體性思維。
2、英語詞匯結構特點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英語構詞重派生,偏重主體分析思維。英語的構詞方式,主要以詞根(Base)加前綴( Prefixes)或者后綴( Suffixes)派生而成。另外,英語屬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注重的是單個的字母是否正確,組成單詞的單個字母的變換會導致整個單詞意義的改變。
三、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具體表達法
中國人習慣形象思維,英美人習慣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反映在語言表達方式上則出現詞語概念的虛實轉化問題,即詞義的概括和具體的轉化問題。英美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英語常大量使用抽象詞語。英語用抽象名詞表達復雜的理性概念,而漢語用具體、形象性詞語闡釋抽象的詞義。例如:He was open now to charges of willful blind-ness這是人們指責他裝聾作啞;“willful blindness ” 表達籠統的意思“故意看不見”。在英漢轉換中,漢語借用比喻來解釋其抽象的詞義,使人聽起來有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英語用抽象名詞表示行為或動作意義,而漢語用動詞取代抽象名詞。英語用大量的行為抽象名詞表示行為或動作意義,這類名詞構成的短語往往相當于主謂結構或動賓結構。如果漢語用相應的名詞表達,往往顯得不自然、不通順。
四、詞序的特點
英漢詞序在時間、地點及定語的位置上存在明顯的差異。英語的詞序由近及遠反映出偏重主體或者說個體分析思維特點;漢語的詞序恰巧相反,由遠及近,反映出整(集)體的思維特點。另外英語的句子無論有多長、如何變化,均置于語法的邏輯思維之中,受分析思維的支配。所以,英語的詞序可以根據語法關系做前后移動或轉換。漢語的詞序在句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同的詞,排列不同則表示不同的意義,造句富有彈性。例如,表現過去的婆婆對生了女孩的兒媳說:“有啥,吃啥”。假如兒媳生了個男孩,婆婆會說:“吃啥,有啥”。而英語就沒有這種造句的彈性。
五、主體思維、客體思維與人稱、物稱和主動、被動表達法
東方傳統哲學思想強調“天人合一”、“主客一體,”而西方傳統哲學思想則強調“天人各一”、“主客對立”。這兩種哲學觀體現在思維上則是:東方民族注重事物間的相互關系及整體把握。這兩種思維方式在漢英語言句子結構上的體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漢語多用人稱代詞作主語,而英語則多用非人稱詞類作主語
中國人習慣于主體性思維方式。其思維方式以“萬物皆備于我”做主導,認為人的動作、行為和事情必須是由人所做。因此,行為主體“盡在不言中”。而英美人注重客體性思維。思維方式的差異使英漢的語言表達各異。中國人往往從自我出發來理解、解釋、描寫客觀世界中的事物,使語言表述帶有種種主體性特征。而習慣于客體思維方式的英美人卻常把觀察或敘述的視點放在行為、動作的結果或承受者上。
2、漢語多用主動結構,而英語則多用被動語態
漢語本身的語言特點和思維習慣因素,限制了被動句的使用。而英語則相反,西方民族的思維習慣和主謂結構的語言都有利于使用被動句。因而英語中的被動句比漢語中的多。漢語句子當不需要、或不能說出使動者,在非正式文體中用泛稱(“有人”、“人們”),在正式文中用無稱句(無主句),保持主動形式,盡量避免被動句。而英語句子不能沒有主語,因此它只能通過運用被動語態,把賓語提到前面做主語,或采取人稱被動句。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與英漢兩種文化的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存在很大的關系。因此,對語言表達中的思維探究,對于外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我們深入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白靖寧.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吳國華.語言與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
[3]張交德,楊剛.英漢詞語文化對比[M].武漢:武漢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