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藝術品全面市場化,版畫作為重要的藝術門類卻一直處于市場的邊緣,很多藝術創作者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漸漸放棄了版畫創作。因而,全國的許多民間版畫之鄉,都在發展自身特色的同時,進一步開拓版畫藝術市場,形成藝術產業鏈,紛紛在產業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產業化上謀求發展。但是,怎樣才能讓整個版畫藝術創作團隊在經濟浪潮中把握機遇,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呢?下面我來談談松溪版畫可持續性發展的幾大要素。
一、前提:了解什么是群文藝術
既然是團隊的發展,那就必須先了解什么是群文藝術,包括了哪幾個基本要素。
1、是建立在群眾基礎上的群眾文化藝術。
任何形式的藝術要想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并取得良好發展,就一定離不開廣泛的創作基礎隊伍。松溪縣版畫院于2003年3月成立,畫院有專職畫師3人、特聘畫師1人、兼職畫師10人、業余作者30余人組成的創作隊伍,還有中小學生、農民版畫愛好者1000多人。
2、允許并要重點培養一些代表性人物。
重點培養出的代表人物還能給其他人起個帶頭作用,讓其他創作者們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追趕對象,從而激發其持續創作的信心,以達到對藝術創作的持之以恒。
3、個人的藝術造詣始終要基于團隊所創造的藝術氛圍上展示個性。
既然是群文藝術,就只有先把自己融入到一個團隊中,有了團隊營造出的藝術氛圍和基礎(配合與幫助,)個人的創作才會有取得更大成功的機會。
二、版畫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
江西的宜春版畫,早在1987年,就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版畫家協會共同在北京舉辦了“宜春版畫展覽”,宜春地、市領導帶領作者20多人,赴京參加開幕式;2005年的《黑土頌——當代黑龍江版畫英國巡回展》,展覽也是由黑龍江省文聯、黑龍江省美協、黑龍江省版畫院等多個高級別單位協助共同主辦的,把自身的版畫宣傳擴大到了海內外,進一步提升了地方版畫的知名度,也為其版畫事業的產業化發展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松溪縣為了進一步推動松溪版畫事業的發展,雖然縣政府于2003年3月成立了松溪縣版畫院,并在人數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量,但要讓這么多的版畫愛好者都能持續創作版畫,就必須得到縣里的大力支持和關心。2009年1月16日,由松溪縣人民政府、福建省美術館主辦,松溪縣文化體育局、松溪縣版畫院承辦的“松溪版畫作品展”在福州福建省美術館隆重開幕。這是松溪版畫第一次整體在省城展出。這次展覽是國家文化部2008年中國現當代藝術推廣重點展覽項目,共展出61位作者的174件作品,是從1994年松溪版畫創建之始至2008年各個時期的代表之作,有黑白木刻、絕版套色木刻兩個版種。省市有關部門領導、松溪縣領導都出席了本次展覽開幕式,東南衛視、福建電視臺、福建教育臺、松溪電視臺、《閩北日報》、福建美術在線等媒體都報道了展覽盛況。
三、多組織和參加國內外的版畫事業發展研討會、展覽會
誰都知道,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條,一直處于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猶如井底之蛙,既無法推廣自己,又無法提高自己。所以,只有走出去和請進來才是最好的辦法。就像江西的宜春版畫展,早在1988年,就在日本東京舉辦了“中國宜春版畫展”;黑龍江版畫也是應英國北愛爾蘭華人協會的邀請,《黑土頌——當代黑龍江版畫英國巡回展》2005年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市舉行了預展,受到了當地觀眾和英國BBC電臺與北愛各大報紙、電視等媒體的廣泛關注;天津塘沽版畫也在國內外重要大展中有百余件作品獲獎,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松溪從1994年創建的松溪女子版畫班開始,已有3件作品入選全國版畫作品展,9件作品入選全國美展,2件作品分別獲文化部“群星獎”優秀作品獎、“蒲公英獎”銅獎,10件作品入選全國農民畫展,150件作品入選福建省美展;200多件次分別在《美術》、《美術報》、《中國文化報》、《福建日報》、《福建畫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創作的優秀版畫作品在全國《美術》雜志、《美術報》上發表,并入選第十五屆、十六屆版畫展。這些都是很好的辦法,很能鼓舞創作者的創作熱情。必須在這基礎上不斷擴大范圍,讓更多的藝術愛好者知道松溪版畫,認可并喜歡松溪版畫。同樣,多組織國內外的版畫愛好者的學術研討會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了解各地不同風格的版畫,以便取各家之所長,從而進一步提高松溪版畫的整體創作水平。2009年6月19日—27日,由福建省美術館、沙縣文化館主辦的《松溪版畫展》,在沙縣文化館新館展廳隆重展出,到2009年12月,松溪版畫參加武夷山“山水茶”旅游節等等。藝術創作成功后的成就感特別有利于業余作者(各中小學教師及其他各企事業單位版畫愛好者)用于評定個人價值,以及提升在各自單位的個人形象,這樣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作積極性。
四、要有自己的版畫創作特色
現在很多藝術形式都如同做報紙新聞一樣,內容形式都同質化了,讓人看了沒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但要想讓自己的版畫得到持續發展并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如塘沽版畫是從工業版畫起家的,他們根據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業抒情版畫。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套色版畫,它以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各種不同色塊的巧妙配置,使作品顯示出了巨大的魅力。江西宜春版畫,將具有贛西文化特征的屋宇家具的裝飾、古代雕刻、剪紙刺秀、漆器圖案、民間燈彩等融入版畫創作之中,從傳統中挖掘、從現實中升華,使版畫創作既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和鮮明個性。而松溪版畫在10幾年的發展中,已逐漸開展以木版油印為主,紙版、吹塑版、絕版、粉印、水印、彩拓為輔的業余版畫創作活動,他們汲取了八閩“現代農民畫”的精華和當今現代版畫藝術的新技法,作品兼具傳統本質和現代風貌。
松溪版畫的特點:一是作者用心創作,以情入畫,以閩北的現實生活作為創作素材,謳歌現實生活的可愛與美好。二是大膽創新,不囿于成法,注意畫面的構成的自然和原創性的流露,體現版畫質樸、率真的歷史本質精神。并在團隊發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鼓勵并培養一批善于表現藝術個性的創作人才,積極張揚個性。三是版種豐富,形式多。并開始大力發展絕版木刻,以達到物以稀為貴,提高版畫創作質量和銷量的目的。
五、堅持走產業化道路
只有讓版畫走上產業化的道路,才能使更多的創作者在物質上得到良好的改善,這樣才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版畫愛好者加入到創作隊伍中來。松溪于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版畫之鄉”。為了讓版畫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松溪縣成立了版畫院和版畫產業發展中心,把事業打造成產業,用產業推動事業,做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松溪版畫院以市場帶動版畫家創作作品,以團體的方式,推出版畫作品;以經紀公司的方式,銷售版畫作品,并在廈門、武夷山等地開設專賣店,在上海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銷售網絡;以商標品牌的方式,打造松溪版畫的品牌市場。以市場化的資金和人員運作市場,將作品推向市場。2009年5月,松溪版畫還參加了第十二屆武夷山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2009年10月,松溪版畫參加海協兩岸第二屆(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松溪縣版畫在產業化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松溪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