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小學活動課;實施;不
足;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24.2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B)—0027—01
教育部新課程計劃把活動課納入課程體系,確立了活動課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實際教學中,要真正地使活動課的實施做到“思想到位、計劃到位、實施到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筆者通過多年對中小學實施活動課的情況的調研,深感活動課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是一些中小學依然將活動課視為學科學習的輔助手段,借活動課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從時間到內容都服從于應試學科拓展與延伸的需要。二是未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談不上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活動的自覺性,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活動,不能達到活動課的預期目的。三是雖將活動課規定為必修課,但其教學方式因襲學科教學模式,固守課堂教學,實施行為滯留在校園里、課堂中,在一定程度上,活動的實施脫離實際、脫離社會、脫離生活。因此,實施活動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認識,健全活動課的管理體系
開設活動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活動課的地位和作用,明確開設活動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認真組織實施活動課,發揮活動課的作用。其次,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實施活動課的領導和管理,要將活動課的管理納入中小學教育的整體工作之中,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活動課管理常規》,將活動課的開設、活動課的質量納入對學校的評估和教育目標的管理之中。再次,學校要按照課程計劃要求,科學制定活動課方案,對活動課的備、教、評等教學環節作出具體要求,合理安排活動課的時間、空間和教學人員,并制定活動課的考核評價方案,把學生在活動課中的學習情況納入對其的綜合評價之中,把教師在活動課中的教學質量納入對其的年度考核、職稱評定之中,真正地把活動課的教學落到實處。
2.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活動課的質量
活動課的開設,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適應活動課的教學就必須更新課程觀念、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學校要充分挖掘教師的潛力,選派有專長、有創新精神、有組織領導能力的教師擔任活動課的教學。另一方面,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培訓活動課教師,提高活動課教師的業務素質,努力使在職教師實現一專多能。
3.統籌安排,規范活動課的教學過程
活動課的目標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才能、動手能力和興趣特長,使他們全面發展。在教學對象上,活動課要求學生參與的全員性;在內容與形式上,活動課強調實踐性和綜合性。所以,學校要把活動課納入常規的教學管理中,從師資、場地和空間等方面統籌安排,制定實施方案,確定育人目標。
首先,要在實施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給予學生較多的選擇活動和自己設計、組織、開展活動的機會,防止包辦代替,使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參與活動。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幫助和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要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觀察、制作、調查、參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不僅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及改革開放的成果和當代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作為活動課的重要內容,使活動課的教育性和科學性有機結合起來,而且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活動,力求活動生動、活潑,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增長知識。再次,活動課的內容要豐富、形式要靈活多樣,學校要結合實際,發揮自身優勢,選擇一些學生能做得到、看得見、摸得著,能操作的活動。同時還要通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活動觀摩、資源共享,達到校際間、班級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目的,從而努力提高活動課的教學質量。最后,活動不能局限于課堂,要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產業開發、地域優勢、人文知識等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