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學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95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B)—0050—01
美術教育家尹少淳說過:“美術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綜合性質的人類活動之一。”兒童與生俱來就熱愛藝術,當他們對世界有了微薄的認識之后,便開始了涂鴉和歌舞。一個發育正常的孩子,無論出生在怎樣的環境中,最初的涂鴉都可以帶給他們無比的快樂。在學校教育中,如何通過美術教學喚醒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藝術語言表現內心情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以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是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應該研究的問題。
美術教育有不同于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僅僅是藝術知識的傳授與藝術技能的培養,而更重要的是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教育。傳統的美術教學存在很多弊端,規矩、嚴謹、單一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因此,必須改變美術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那么,美術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及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我們常有這樣的體驗,在寬松愉快的環境里,往往心情舒暢且思維活躍,容易突發奇想,有利于個性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輔導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師應放下威嚴做學生的朋友,努力改變“傳道與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從“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創作是一項任務”的錯覺中解脫出來。課堂上,教師可以坐到學生中間,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實踐和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不但有利于師生情感的交流與溝通,而且還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二、為綜合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拓展空間
綜合性學習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它對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索發現能力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將音樂、文學、自然等學科引入美術課堂,不僅可以豐富美術課堂的內容和知識,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這種打破學科界限的教學方式,使各種知識得以融合,能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想要使學生輕松高效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觀性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課件、實物等輔助資料,讓學生親身感受并體驗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然后再通過適時點撥使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三、培養創新精神,提高藝術表達能力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美術是用來表現人們豐富的生活及情感的一種手段,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則是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在課堂中,我常用比賽、做游戲的方法,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并通過課堂訓練的方法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時間里,我讓學生相互討論,他們既可以點評彼此作品的優劣,又可以討論改進的具體方法等等。教師應通過一連串創新思維的啟發和形象思維的訓練,來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
四、采用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評價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然后對他們的作品進行具體分析,最后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美術創作中的實踐能力。
以往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太過單調、刻板,從而造成了學生對評價結果的麻木和漠視態度。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1.盡量多地展示學生的作品,使師生在評價過程中有所參考、有所對比。2.選擇幾位有代表性的同學作自我評價。3.全班同學相互評價。4.教師最后點評。要注意的是,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盡量挖掘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