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在得到全社會的廣泛熱議,其中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這就是校長隊伍的建設問題。
“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這話雖顯偏頗,但不為過。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可見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校長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身體力行者,校長隊伍的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效。
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必須從改革校長選拔任用機制做起。這里先從一個故事說起:某縣一中的Z校長,教學水平高,治校有方,深得師生的愛戴和好評,在社會上聲望很高,因此被提拔為該縣教育局長。后來縣一中被確定為正縣級學校,需要按照正縣級級別配備領導班子,身為正科級干部的Z局長又一次得到了提拔,根據干部任用中 “不能越級提拔”的規定,Z局長被第二次提拔到縣一中當了副校長(副縣級)。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不能說該縣的黨委、政府不重視教育,把縣一中升格為正縣級學校,就是重視教育的舉措;也不能說該縣的黨委、政府不重視人才,Z校長一再得到提拔,就是重視人才的體現;更不能說堅持干部任用規定有錯。問題就出在了校長選拔任用的機制上。校長是領導干部,這一點無須置疑。但是學校工作有著自身的特性和規律,校長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結合了教育家、管理者、經營者、教師等多種角色特征,校長的成長規律不同于政府官員,校長職務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職務。而校長職務的這種特殊性,就決定了在校長的選拔任用上需要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新機制。因此,必須對現行的校長任職條件、選拔程序、考核辦法、評價機制、管理體系等等進行全方位改革。
改革校長選拔任用機制,應以建立校長資格制度為基礎。當教師要有教師資格,同樣,當校長也必須具備校長資格。筆者認為,作為新時期的校長,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良好的思想素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其思維方式、辦學理念、創新精神,都對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和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二是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校長在人們心目中是道德的典范、做人的楷模。校長的權威絕不是憑一紙任命就能建立,而是要以崇高的敬業精神、良好的道德情操、公正廉明的形象去激勵師生,得到師生的認同、敬佩,進而凝聚成校長的威信。三是淵博的知識和超人的智慧。校長在人們心目中也是知識、智慧的象征。校長必須是學科帶頭人,必須在教學上有建樹。四是較強的管理能力和高超的領導藝術。校長對學校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主要體現在為全體教師搭建和諧向上的教學科研平臺,為學生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能夠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引導大家團結一心、目標一致、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使全校凝聚成一種合力,把學校辦好。五是科學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教育是一項培養人、塑造人的實踐活動,必須依靠正確的決策,周密的部署,精心的組織,穩妥的實施,這就要求校長有科學的態度,培養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遵循科學規律;同時,教育又是一項十分具體、細致的工作,這就要求校長有務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注重實效。
改革校長選拔任用機制,應以建立民主推薦、民主監督制度為突破口。有人把現行的校長選拔任用方式概括為四種:第一種是調動任命法:上級直接行文,將某某調到某校任校長;第二種是直接提拔法:領導提名,上會研究,行文任命;第三種是履行程序法:到被擬任人所在單位,通過部分民主推薦、考核、資格審查、公示等程序,然后行文任命;第四種是公推公選法:通過競聘演說、民主投票選舉、組織程序考核、資格審查等程序,然后行文任命。筆者認為,公推公選法比較合理,但還不夠完善,在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方面還有待改進。無論選任哪級校長,都應將選任職位、選任條件、選任程序等有關情況向廣大教職工及社會各界公布,吸納各方意見。還可設立校長選拔任用專業評議組織,對候選人提出評議意見。在此基礎上進入競聘演講、民主測評、組織考察、張榜公示等程序。
在改革校長選拔任用機制的同時,還應建立科學的校長考核評價體系和培訓制度。不斷完善校長任期目標考察、在任經濟責任審計、定期考察、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一套紀律嚴明、制度完備、群眾參與的監督制度。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努力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校長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