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分層教學;實施;基礎條件;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B)—0021—01
學生的個性發展存在著差異,教師應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正確地對待這種差異,這樣才能使好、中、差生各有所獲,均有提高。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條件
1.校方對分層教學要有足夠的認知,并做到管理措施到位。
2.教師和班主任轉變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和以心理輔導為核心的綜合能力。
3.教師應保持與學生家長的良性溝通,做到相互理解。
4.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其能夠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
5.創設民主、和諧、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6.學校教學設施相對完善(如實驗設施、語音設施、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設施),能為多樣性的分層教學提供硬件支持。
二、分層教學的方法探討
1.性格分層(主方法)
從入學伊始,教師就應在充分認識、分析學生性格特征的基礎上,將其根據實際情況編排成若干小組,并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從教案編寫、教學方法、教學設施選擇等方面提高針對性。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各項能力。
2.教學目標分層(主方法)
單一的教學目標容易造成成績好的學生因覺得簡單、容易達到要求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成績差的學生又因覺得有難度、達不到要求而產生自卑心理。為此,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基礎和智力水平將教學目標劃分為若干個層面,并實行動態管理。即依據一定時間段內的現實狀態,對學生進行分析,隨時修改確立新的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學有所獲,并達到激發各個群體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不斷提高每個學生學習的標尺,實現個體突破、整體提升的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分層(輔助方法)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分層教學的主方法,教師還要確立不同層面的教學內容及其難易程度。以英語學科為例,教師可將它的教學內容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如每課的新單詞、短語、日常交際用語等,這部分內容要求每層學生都必須掌握;第二類是重點知識和語言點的運用,如每課中出現的新語言點,可要求中、上層學生掌握、消化、鞏固和提高,下層學生只作一般理解;第三類是難點知識,如課本中出現的選學知識及練習冊上打“*”號的部分,這些內容對下層學生可不作要求,中層學生要求一般理解,上層學生則是盡量突破難點,以便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作業分層(輔助方法)
依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還應規劃設計學生的作業內容及其難易程度。即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及所授內容,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練習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分層教學目標按若干適宜的層次來設計布置作業,并依不同層次的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佳的發展。
5.課內指導分層(輔助方法)
在課堂上設置不同層次的提問能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表現的機會,滿足他們取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又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并進行及時點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