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男,1965年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定西市骨干教師,甘肅省教育學會會員,定西市教育學會理事。1985年參加工作,1993年任首陽中學副校長,1996年任隴西二中副校長,2005年任隴西三中校長至今。2009年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榮譽稱號。
張愛軍老師走起路來總是擲地有聲,每一步走得都很踏實。踏實,這也是他作為人師,作為一個普通人最基本的品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品質,他在教育這片土地上經過二十多年的耕耘,收獲了豐厚的果實。2009年,他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的榮譽稱號。
三尺講臺上精益求精
張愛軍是一名政治課教師,對怎么上政治課,他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政治課說到底是一門理論課,如果任課教師講不好,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張愛軍老師講課時,總有辦法讓學生聽得興趣盎然。
但剛開始工作時,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張愛軍老師的政治課并不能完全吸引學生。后來,他意識到,要講好政治課,自己首先要熟悉教材。除此以外,他還把每一堂課要講的內容都當做一篇議論文來講。論點、論據、論證過程,一點一點給學生分析清楚了,學生自然就會喜歡上政治課了。別的老師上政治課,講課能把學生講得睡著了,張愛軍老師上政治課,卻能把學生“講”醒來。
上政治課時,教師不但要講,還要把理論給學生講透了?!昂芏嗬蠋熒险握n,不是在講,而是在讀。你讀政治課本,哪有學生喜歡聽?政治課本上沒有什么生僻字,學生自己都能讀?!?/p>
為了給學生把知識點講透,張愛軍老師很扎實地備課、寫教案??墒?,他最反對的卻是上課時教師盯著教案講課。上課時,張愛軍老師雖然帶著自己寫的教案,但是,課堂上他從來不翻教案,也不翻書,全身心地投入授課之中。
在張老師的心目中,一名合格的政治課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我很佩服大學里的有些老師。他們講一堂課將近兩個小時,從頭至尾都不翻書。先不管他們講得好不好,一節課能背下來那么多內容,這種踏踏實實的精神就足夠感動學生了。”
在張老師看來,“一個政治課教師就是半個班主任”,給學生上政治課,除了講那些知識點以外,更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并讓他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曾經有一名學生,認為應試教育不好,并把此作為不好好學習的理由。張老師告訴這名學生,應試教育好不好,就看你怎么去看待了,你能正確地看待它,它對你來說就是好的,就是有用的。再說了,應試能力也是人的一種基本能力,擁有這種能力,對你來說至少不是一件壞事情。那名學生聽了張老師的這番話之后,逐漸擺正了態度,很快就投入到學習之中。
張老師就是這樣,在他看來,上政治課,不只是在課堂上講完45分鐘,而是要教給學生更多的東西。正因為這樣要求自己,他才能在教學中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
日常生活中躬行實踐
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張老師很清楚,要教導學生,就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領。因為只有這樣,他講給學生的理論才不是空洞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學校推行感恩教育時,要求學生孝敬父母、感恩教師、團結同學。張老師說,只有和父母、老師、同學搞好關系,一個人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學校這樣要求學生,事實上,張老師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有一回,一名學生和同學打架后找到張老師,張老師告訴他:“我們當學生的時候也打架,現在想起來都很尷尬。等你以后走向社會了,碰到有人叫你一聲老同學,你就會感覺到很親切,很溫暖。所以,以后和同學有矛盾了,哪怕就是打架了,也要向同學道歉。”這是一位中年教師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在教育學生。
父母在世的時候,張老師很孝敬父母。父母去世后,他說自己沒有太多的內疚,“因為老人在世的時候,我對他們很好。”張老師經常告訴家里有老人的其他教師,讓他們現在能給父母花錢就花錢,不然等到將來想花的時候,都沒機會花了:“你們有錢了給老人花,這是孝敬父母;把錢給孩子花,你們那不是疼孩子,是在害孩子,給孩子養成一個壞習慣?!?/p>
學校剛建成第一棟教學樓時,舉辦了慶?;顒印S幸幻麑W生因看不慣慶祝活動搞鋪張浪費,就偷偷地把電掐斷了。當時領導正在講話,突然停電了,會場有些騷亂。慶祝活動結束后的第二天,那名學生主動向張老師承認了錯誤。張老師告訴這名學生:“你的這種想法很好,但解決問題時,你采用的方式是錯的。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考慮到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影響。這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問題,而是品德問題。”
張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只是在課堂上傳授的那些知識,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他的這種做人方式,不論對學生,還是對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讓愛的教育舞動人生
張愛軍老師出生在農村,在家里排行老大。每次下地干活前,弟弟妹妹用的農具全由他拾掇,像割麥子前磨鐮刀這些瑣碎活兒也都由他做。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割麥子時,每人劃出來一塊,他總是幫弟弟妹妹割。那時候農村還沒有電,做飯時拉風箱這個力氣活兒也總是他的。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張老師,從小就學會了關心他人。他的這種關心,不只表現在關心親人方面,也表現在關心學生方面。
張老師當班主任的時候,有一回開學時,發現班上的一個女生沒來報到。于是他就跑到這名學生家里看了一趟。原來是這名學生的父親因為家里女孩多,家庭情況也不是太好,準備讓她輟學。張老師對這位學生家長說:“不管有沒有錢,就是沒有錢我把學費掏了都沒啥,但娃娃的學一定要上,書一定要讀!”第二天早晨,這名女生來上學了,學費也交了。后來,她考上了大學。
“現在有些年輕教師,經常抱怨說學生不懂得尊重師長。我就問他們,你做讓學生尊重你的事情了沒有?學生都是有感情的,你啥事情都不做,怎么讓學生尊重你呢?你關心學生,學生才會知恩圖報?!?/p>
2009年,張愛軍老師的女兒考上大學去天津讀書了。有一次,孩子想家了,白天打電話給張老師,張老師太忙,孩子打了幾次電話他都沒有接,也沒顧上回電話。等晚上孩子把電話打過來時,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并且越哭越厲害,不管怎么勸都不起作用。最后,張老師在電話里用生氣的口吻告訴女兒:“你已經長大了,不僅要學會獨立生活,還要學會體諒父母。你想家,我們也想你,你怎么就不替我和你媽想想呢?”第二天,張老師寫了一首詩,用手機短信發給女兒。那首詩是:
空巢老人也難當,
千里萬里皆憂傷;
吾女應惜巾幗淚,
留作慶功填酒杯。
進行愛的教育,不光要求施教者心里要充滿愛,更需要施教者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心中的那份愛。像張愛軍老師這樣一位懂得表達自己的愛的人,在踏踏實實的工作和生活中,怎能不演繹出精彩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