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快樂校園;建設;主題;
前提;標志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B)—0008—01
近些年來,農村教育不斷滑坡,教師厭教,學生厭學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問題。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校園失去了它固有的快樂屬性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設快樂校園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
一、快樂課堂建設是快樂校園建設的永恒主題
從在校時間來看,學生約65%的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如果課堂是一潭死水,那么快樂校園的建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我們打開快樂課堂之門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在構建快樂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放手。如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本,放手讓學生自行討論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放手讓學生概括結論,放手讓學生尋找規律,放手讓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學生的學習環節中環環都施興奮劑,才能讓課堂教學真正有生氣,最終讓學生樂中有獲。
二、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是構建快樂校園的前提
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從大的方面講,它包含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理想教育、健康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等等。我們不能把這些教育內容分割開來,應將其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才能避免“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出現。
首先,我們應按照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在開足、上好現有的思想品德課外,再為其選擇一本好的輔助教材。例如,我們可為七年級學生選擇《三字經》作為輔助教材。《三字經》作為中國最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傳統啟蒙教材,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具有極強的知識性和層次性。如果我們取其精華,不僅能引導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能為學生增廣見聞。同時,如果以此為藍本和現代教育內容相融合,還可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其次,我們還需要定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把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工作落到實處。例如,每周利用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分年級或班級組織學生觀看教育專題片或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于丹《論語》心得等視頻。又或者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專題講座,召開主題班會,創辦黑板報或手抄報、圖片展覽,舉辦“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其在活動中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笑聲一片的課外活動是構建快樂校園的重要標志
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活動,不僅是學生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全面發展個性和施展才華的舞臺。
首先,我們要發揮地域優勢和人才優勢,開辦藝術班,組建興趣小組,充分發揮特長教師、特長學生的作用,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需展開活動,或揮毫潑墨,或載歌載舞,或吹拉彈唱,或巧手制作,或球場競技,或上網操作……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養成各種素質,培養各類特長。
其次,開展“人人有特長,班班有特色”的活動,把學校課外興趣活動推向全員參與的廣度與高度,讓學生“人人都活動,個個都快樂”。
再次,讓電腦、多媒體等先進的設備在校園里安家落戶,在校園里營造濃厚的現代氣息,讓鄉里娃睜大眼睛網上看世界,為課外興趣活動增添新的活力。
快樂校園建設的學問博大精深,探究永無止境。然而不管怎樣,只要我們朝著“快樂教育”的目標攀登,我們的探究就一定會漸入佳境,讓快樂校園的建設綠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