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班級管理;制度;紀律;常規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5.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4(B)—0011—01
班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和第二個家。班級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其間,班主任單憑一股干勁和熱情是不夠的,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管理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一、規范班級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實際,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班規、班訓、《學生操行評分細則》等,遵循“班主任放手,操行分管理;班干部帶頭,同學們監督;制度化育人,師生共加油”的原則,要求“班干部能做的事,教師不做;普通同學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并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分,力求班級管理有章可循。
二、強化班級紀律,創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在班級紀律方面,班主任必須充分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放手大膽讓其工作,使其成為教師的小助手,師生共同創造“積極向上、嚴謹求學”的良好班風。在學風建設方面,班主任應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結合自身實際,樹立階段性學習目標。目標不要求太高,但一經確定,就要朝著目標努力,以逐漸形成 “比、學、趕、幫、超”的學風。
三、嚴抓常規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班主任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其次,要狠抓學習流程。班主任對每個學生每天的學習情況都要給予高度關注,并加強指導管理,可適時進行學生學習行為訓練,反復抓、抓反復,采取比賽、模擬演練等多種方式鞏固學生學習成果,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選拔得力助手,放手讓學生管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集體的左右手,班主任必須重視對班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對班干部的選拔,可采用學生“自我推薦”等形式先報名,然后讓學生在班會上進行就職演講,最后由班主任確定人選,在經過集體培訓后,放手讓班干部開展工作。而在整個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可盡量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又使他們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真正含義,從而使班級更具凝聚力。
五、開好主題班會,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題班會是學生民主生活的一種形式,更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載體。班主任要充分運用好這一有效載體:可由班委成員輪流主持每周班會,班主任作為班級一員參加,為班干部出謀劃策,幫助他們確定班會的主題。班主任應針對班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行評論,使學生統一思想,明確認識,從而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除此之外,還可開展“學校是我家,愛護靠大家”、“我為祖國添光彩”等形式多樣、內容健康、主題新穎的班隊活動,著力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校、愛集體的熱情。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和愛國意識,而且有助于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積極向上的班風班貌的形成。
六、堅持以人為本,著力培優促差
班主任只有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才能讓學生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班主任對優等生,要雞蛋里挑骨頭,促使其更加優秀,對差等生,要推行“賞識教育”,課堂上應有意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要因勢利導,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巧用激勵機制,并通過多種形式的競爭,培養學生的上進心,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七、加強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學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單靠班主任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依靠各種力量的齊抓共管。只有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家庭是班主任教育好學生最可以依賴的力量。在平時教學和管理中,班主任要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溝通,互通情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達成共識,以共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