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風建設;獎學金;評獎機制
〔中圖分類號〕 G47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4(B)—0016—02
每值歲末年初之際,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都告一段落。按照慣例,由學校下設的獎學金已經分配到各個班上,用于獎勵在本學期中品學兼優的學生。由于我校是一所省級示范性高中,吸引了不少周邊省區的學生前來就讀,高一新生的生源相對復雜,因此,第一學期的班風建設是管理班級的關鍵,它也將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奠定基礎。經過再三考慮,筆者對這次的獎學金發放施行了“一、二、三、四、五”的評獎機制(以下簡稱“機制”),以優化本班的班風學風建設。
一、“機制”的設置
根據本班情況,本次評獎將評出一等獎3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16個。
1.“一”是指一等獎通過考試競爭產生,考試成績評定結果排在前三名的拿一等獎學金,以此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競爭性,樹立勤奮好學、成績突出的典型。
2.“二”是指二等獎中的其中兩個名額通過學生評議產生,他們分別是:
①品德優秀,為班集體利益不計個人得失的學生,旨在引導其他人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培養自己的道德素養,做一個擁有優良品質和高尚情操的人;②選出在班級服務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班干部,以增強班干部的服務意識,并對他們一學期來為班務工作所付出的勞動給予肯定和支持。
3.“三”是指有以下三種行為者予以一票否決:
①有抽煙酗酒行為的學生;②逃課上網、談戀愛的學生;③與同學之間關系不和,在本學期有過打架經歷的學生。
4. “四”是對以下四類學生實行加分鼓勵:
①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并獲獎的學生;②參加本學期學科競賽并獲得獎勵的學生;③從事服務工作的班團干部、宿舍舍長、衛生小組長、各學科課代表;④獲得團體獎者(其中文體活動有團體獎者所有參加者均加分),及有其他特殊貢獻或助人行為者。
5.“五”是指以下五種情況要扣分(以班務日志為準):
①上課遲到;②缺交作業;③因衛生打掃不及時受過批評;④為他人的違紀、過錯行為進行庇護;⑤于自習或空堂時間內在教室嬉戲,擾亂課堂紀律,影響他人學習。
綜合上述因素后,我再按成績高低評出其余24名獲獎學生。其計算公式為:總分=40%A+60%B+C(A-期中考試成績;B-期末考試成績;C-加分)。
二、整理資料,統計量化
1.列出期中考試成績前二十名的名單(圖1、圖2)
2.列出期末考試成績前二十名的名單(圖3、圖4)
3.加分項
①參加文體活動統計(表1)
②參加學科競賽統計(表2)
③班團干部、宿舍舍長、衛生小組長,各學科課代表統計(表3)
④團體獎和其他(表4)
4.扣分項(表5)
三、結果分析
1.總分排在前24名的學生(除去3個已經選定的學生:汪濤、馬驕、楊蘇鈺)(圖5、圖6)
2.男女生所占比例:男生 16 人,占男生人數的38%;女生 11人,占女生人數的39%。
3.期中考試前20名獲獎率占70%;期末考試前20名獲獎率占75%;因加分被評上獎的學生占25~30%。
四、學生反饋
評獎結束后我下發并回收了60份問卷調查表(表6),然后據此進行了分析統計(圖7):
1.從統計結果看,學生的滿意率很高,所以評獎是成功的;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提出建議:如“四”中的④屬重復計分,不合理;“五”中的②缺交作業有多種原因,應區別對待。同時,學生在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議。
2.在談感受一欄中,許多學生認為這樣評獎對促進他們積極發展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他們將根據個人情況,設計自己的人生藍圖,并不失時機地奏響奮發進取的號角,力爭實現自我價值。
五、教育意義
1.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本次全員參與,現場操作,激活了每一個學生的進取神經,使他們認識到建設一個好的班集體將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也為實施綜合素質教育營造了寬松環境。
2.明確了奮斗目標
通過評獎活動,再現了學校和班級的管理教育機制,同時也為高一新生團結互助,和諧健康發展樹起了指導性的標志牌。
3.形成了科學管理的思想
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了班級實行科學管理的思想,確立了評獎的公平公正性,消除了個別學生認為老師心存偏見的看法,為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樹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