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班級管理;方法;奮斗目標;責任
感;班規;集體輿論;集體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5.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B)—0019—01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堅,也是學生的人生導師。 班級管理要依靠班主任,更要依靠良好的班集體。通過集體來教育集體當中的每一位成員,是班級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精心為學生創造對班級良好的“第一印象”
班主任應精心為學生創造對班級良好的“第一印象”,讓學生在新的集體生活中感受到班主任的愛心和責任心,激發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二、明確共同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班集體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班集體奮斗目標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學習、紀律、勞動、體育),也可以是某一階段的(如月、學期、學年)。
班集體奮斗目標的提出應盡可能來自學生并且是他們可以達到的,以讓學生感到“這是我們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老師的命令”。共同的奮斗目標一旦確立,就有了維系全班師生為之努力的共同紐帶,這有助于學生集體責任感的形成,促使班集體不斷前進。可以這樣說,班集體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實現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的過程。
三、制定完善而切實可行的班規,指導學生自我管理
真正優秀的班主任,應當是“法治者”,而非“人治者”。就班規而言,班規可由學生自己制定并由學生自己執法。由學生討論,并最終通過的“班級法典”一旦正式生效,就成了“班級法律”,班級里的每一個人,包括班主任,必須全力保證其嚴格執行。面對班規,人人有權利,同時人人都沒有特權。通過班規,使班級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成為管理者,同時又都是被管理者,班級管理也就從“人治”走向了“法治”。班級“法治”管理不但能使班主任從繁雜的班級事務中解脫出來,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民主精神的啟蒙和熏陶。
四、創造健康的班級集體輿論,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健康的集體輿論,是指在集體中占主導地位的、能夠扶持正氣、伸張正義、遏制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意見和言論。健康的集體輿論是班集體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良好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它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時時刻刻規范著每一個學生的言行,對于學生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動產生糾偏作用。班主任應關注并善于引導班級集體輿論,努力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到集體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與集體不可分割的聯系。
五、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
一個班級如果除了上課就是考試,是不會讓學生產生感情的。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組織各種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活動,以使班級成員始終充滿活力。更重要的是,要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通過淡化教育痕跡的方法獲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從而極大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班主任應當帶頭組織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中去,并且要想方設法讓全班學生參與。班主任應明確的是,結果有時并不重要,活動的準備過程、實施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凝聚全班成員的過程。在集體活動中,每一個學生投入越深,體驗就越深;體驗越深,集體歸屬感就越強;集體歸屬感越強,集體凝聚力也就越強大。
六、努力形成家庭、學校教育合力
班主任應引導家長不但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還要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更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班主任應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及心理狀況,及時化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共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