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是老百姓每日生活必需的調味品,離開它,食物就失去了變換無窮的風味。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的氯和鈉離子是人體電解質的主要成分,維持著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堿值的平衡。正常人每天鈉需要量為2200毫克,我國成年人一般日常所攝入的食物本身含有鈉1000毫克。據此推算,在每天食物的基礎上,攝入3克食鹽就基本上達到人體鈉的需要量。攝入的鈉鹽可以由胃腸道全部吸收,然后通過腎臟、皮膚排出體外。腎臟能根據機體鈉含量的情況調節尿中排鈉量,但當機體攝入過量的鈉,就會給腎臟造成負擔,給身體帶來諸多的害處。
◆高血壓。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鹽攝入過多的人群,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高。據報道,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平均約為5%,北方和南方人群中有顯著差別,北方如北京、天津、沈陽約為10%,而南方如上海、杭州約為5%~7%,廣州、福州、湛江約為3%~5%。其中一個重要差別是人們每天吃的食鹽量不一樣,北方人平均每日食鹽量在15~20克,而上海為10~12克,廣州為7~8克。
◆增加鈣流失。一般而言,人體的腎每天會將使用過的鈉排出體外,但每排泄1000毫克的鈉,也會同時耗損26毫克的鈣,人體排出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越大,最終勢必影響骨骼所需的鈣,從而降低骨密度,導致骨質疏松發生骨折。
◆黏膜損害。食鹽的滲透壓較高,可以對胃腸道黏膜造成損害,長期高鹽飲食還會導致消化道癌癥。據報道,過去日本北海道地區胃癌發病率很高,這與他們咸魚吃得多、鹽吃得多有關。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該地區的膳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飲食習慣西方化,食鹽減少,牛奶等乳制品增加,該地區的胃癌死亡率、高血壓發病率和中風死亡率都呈同步下降趨勢。此外,高鹽對口腔黏膜同樣有危害,因為鹽吃多了,會減少唾液分泌,使病毒在口腔內有落腳之地,鈉鹽滲透性高,口腔和咽喉部上皮細胞的防御能力會被抑制,這樣流感病毒容易進入人體,引起感冒。
◆加重高血糖。研究發現,食物中的鈉含量與淀粉的消化、呼吸速度和血糖反應有著直接的關系。食鹽可以通過刺激淀粉酶活性而加速淀粉消化,或加速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以致進食含高鹽食物者的血糖濃度高于進食不含鹽食物者。因此,限制食鹽攝入量,應作為防治糖尿病的一種輔助措施。
對于愛美的人士來說,吃得過咸還會影響容貌。這是因為,飲食過咸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引起排鈉障礙,使血壓升高、蛋白代謝紊亂。如此一來,就會影響頭發中蛋白的形成,使頭發的顏色變淡,失去光澤;過多的鈉離子使機體處于高滲狀態,造成面部浮腫、肌膚粗糙發黑,同時皺紋增多,出現雀斑、黃褐斑等,影響美觀。
既然吃得過咸有這么多危害,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的攝入量少于6克。一般20毫升醬油中含有3克食鹽,10克黃醬含鹽1.5克,如果菜肴需要使用醬油和醬類,應按比例減少其中的食鹽用量。此外,以下的提示也許對您減少食鹽的攝入有幫助。
1.長期習慣重口味的人,一下子降低鹽分可能會造成味覺上的不適應,從而降低食欲,可在燒菜時,加用蔥、姜、蒜之類來提味,久了自然就可養成少用鹽的習慣。
2.改用低鈉鹽。低鈉鹽主要是將食鹽中的鈉離子減半而以鉀離子來代替,口味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增加的鉀還有降血壓、保護血管壁的作用,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危險。但有腎功能不佳、尿毒癥以及使用保鉀利尿劑的病人,不能使用低鈉鹽。因為低鈉鹽中的鉀會蓄積在患者體內,有造成高血鉀癥以及心律不齊、心衰的危險。
3.購買調味料(醬),如味精、蠔油、豆瓣醬、甜面醬、豆豉、蝦油時必須先看清楚包裝上的標示,注意鈉的含量,少吃腌制品,如醬菜、腌肉、咸魚、臘肉和罐頭食物等。
俗語道:“淡鹽如參湯,濃鹽如砒霜。”吃得過咸對身體有害無益,我們要改變“口重”的不良習慣,采用清淡飲食,嚴格要求自己,保持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