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保健食品,到底該不該吃?
編者按:崇尚養生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潮流,保健食品幾乎是不少人每日的必需品,根據衛生部門統計,目前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在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但有人指出,保健食品市場混亂,虛假宣傳、違法添加藥品等情況屢禁不絕。這不但給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而且因為聽信保健食品的宣傳造成貽誤疾病正常治療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那么,保健食品,我們到底該不該吃呢?
正方觀點:現代社會,因為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保證營養素的攝入,所以應該適當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民以食為天,均衡的膳食和營養是健康四大基石中尤為重要的一環。人人都知道均衡膳食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多少人的每天飲食真能按照“營養膳食金字塔”的標準來執行呢?這樣的問題在美國也不例外,現在90%的美國人都有服用營養補充品的習慣,健康補充品已經成為了美國人的“第四餐”。服用營養補充劑可以說是現代人類的無奈之舉。讓我們從2007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說起。
2007年,根據中國居民生活和飲食的改變,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新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目的就是讓中國居民都能夠按照均衡營養調整膳食結構。但是很多研究發現,現代人的實際飲食結構正好與膳食寶塔相反,是一個“倒寶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飲食失衡呢?從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原因。
工作和生活習慣的改變。30年前,大多數人以體力勞動為主,出行都是步行、自行車,體力消耗大。現在正好相反,腦力消耗大,體力消耗小,大都以汽車代步。這樣的改變就要求我們的飲食中能量減少,維持精力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卻要增加。可自然界中,能量營養素與微量營養素是結合在一起的。在日常的營養調查中就會發現,能量營養素攝入比較合適的人微量營養素就不足,微量營養素攝入充足的人能量營養素就會超標,很難做到真正的均衡。
食品來源的改變。以前,沒有冰箱、農業大棚,很少使用化肥,長途運輸也不方便,人們只能吃到新鮮、天然、應季、當地的食物。那時我們的食物營養素流失很少。而現在,加工食物越來越多,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蔬菜水果大都經過儲存和運輸,很少吃到新鮮和應季的蔬菜水果,營養素大量流失。
生活環境的改變。過去,人們生活在幾乎沒有污染的環境中,水質好、空氣好、食物新鮮。但在當今,污染是每個人都無法避開的問題,尤其是水和食物。
有的人會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每天吃得都很豐富,還會缺乏營養素嗎?讓我們從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三個方面一一道來。
人體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呢?有一個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攝入的蛋白質量為1.2克/公斤體重。也就是說,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約70克蛋白質。蛋白質的主要食物來源是魚、肉、豆、蛋和奶,另外谷物中也還有不少的蛋白質。簡單看來,我們應該是不缺乏蛋白質的。但事實上,長期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人的蛋白質攝入都達不到建議量的80%。在這里我們還忽略了人體對各種食物中蛋白質的吸收率,如果算上吸收和利用率,攝取量就更加不足了。長期蛋白質缺乏會導致容易疲勞、免疫力低下、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水溶性維生素由于不能在人體中儲存,所以必須每天補充,因此這類維生素極易缺乏。第一類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就是B族維生素。這是一個維生素族群,有十幾種之多,主要食物來源是肉類、動物內臟和未經過精加工的谷物。但是,谷物經過精加工后,80%以上的B族維生素都會流失掉。B族維生素對于抗疲勞和抗壓力都很重要,如果缺乏,反應出來的就是容易疲勞、抗壓和抗打擊能力差,容易發火、脾氣大等典型特征。
中國營養學會把另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的推薦量從過去的每天60毫克提高到了現在的100毫克,如果要達到預防慢性病的標準則每天需要500毫克,相當于27個半檸檬的維生素C含量。如果人處于壓力狀態下,每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會增加8倍,通過普通飲食就很難達到。
最后來看看礦物質。以最重要的一類礦物質——鈣為例。國人的補鈣意識比較強。每天我們會通過汗液、尿液流失800~1200毫克鈣,于是需要從骨骼中抽取同樣數量的鈣到血液中保持血鈣的正常濃度。如果每天不能攝入同樣數量的鈣,日久天長骨骼中的鈣就會越抽越少,出現骨質疏松等疾病。調查顯示,現在中國人每天通過食物攝入的鈣平均為391毫克,也就是說,存在600毫克空缺。
從這些簡單的計算和評估不難看出,營養缺乏是很容易出現的,即使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量低于每日推薦量50%的現象也非常多見。雖然專家通過多種方式建議人們攝入充足的蔬菜水果,但是大部分成年人的蔬菜攝入量達不到推薦水平。事實上,通過調整膳食結構來獲取充足的營養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為此進行了20多年的努力,但居民膳食的改善仍不能令人滿意。相比之下,通過服用“第四餐”——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以確保營養及維持健康,則比較容易實現。
市場上營養補充劑種類繁多,良莠不齊,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首先,應該選擇歷史悠久的品牌和實力強的公司生產的產品,這樣能夠避免成為新產品是否適應市場的“試驗品”;其次,營養素的吸收利用存在“協同效應”,復合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單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劑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再次,現在的營養學還沒有發現所有人體需要的營養素,自然界還存在很多人體需要但還未被發現命名的營養素。因此,添加了“第八類營養素”——植物化學物(植物提取物)的營養補充劑品質更佳,對人體的保健功能更強。面對龐雜的市場,消費者要擦亮雙眼,辨別真偽,在保持健康和預防慢性病的同時,也要遠離無良商家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