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市長李啟紅因涉嫌中山公用內幕交易案被查處,這是中國第一位因內幕交易而落馬的政府“一把手”,也是繼南京市經委主任劉寶春后,因內幕交易而落馬的第二位職務最高的政府官員。
內幕交易怵目驚心
政府官員因內幕交易落馬,一方面彰顯了國家整治內幕交易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內幕交易的嚴重程度。遠的不說,就以最近一段時間被媒體質疑的內幕交易或疑似內幕交易為例,足見內幕交易是何等的猖獗。比如,ST興業重組項目的負責人、中信證券投行部執行總經理謝風華涉嫌通過其堂弟賬戶在其電腦上買賣ST興業股票事發逃匿,ST興業被迫于6月25日發布公告取消重組。5月26日通化金馬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就在公告發布前一交易日,通化金馬被三家本地營業部強勢推上漲停板。在輿論的強烈質疑下,無奈取消重組。*ST海鳥、*ST祥龍、東方鋯業、渝開發、深物業均在停牌前暴漲。而宏達股份股價的異動,連《人民日報》都不再保持沉默。加上此前被媒體質疑的上海梅林、天茂集團、迪馬股份和武漢塑料等公司,短短時間,竟然曝出這么多的公司涉嫌內幕交易,足見內幕交易嚴重到何等程度。
公開的秘密
“小道消息”滿天飛,是中國資本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各種消息,或真或假,每天都彌漫在市場的上空。每個投資者就像間諜似的,四處窺探各種消息,并把窺探來的消息當作禮物在親友之間相互饋贈。與廣大投資者的誤打誤撞不同,那些內幕信息知情人員,利用掌握的內幕信息,施展吸金大法,將鈔票源源不斷地吸進囊中,貪婪地吞噬著這個市場。
從市場層面來講,如果內幕信息知情人員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牟取暴利,必然對其他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害,破壞了資本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動搖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而如果內幕信息人員利用內幕信息獲取暴利屢屢得逞而沒有受到嚴厲追究的話,必然會產生不良的示范效應,將會導致投資者更加熱衷于打探信息,并依賴所打探的信息決定投資策略,而經濟的基本面和企業優劣將被忽略,這樣就會使市場喪失對公司的評價功能,最終喪失資源配置功能和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而滿天飛的小道消息,也會造成投資的混亂和市場的動蕩。如果任內幕交易肆意發展,必將動搖資本市場的根基,導致市場崩潰。從公司層面來講,公司管理層和大股東均是內幕信息知情人員,如果內幕交易不被嚴厲打擊,這些人員就可以利用內幕信息輕松地獲取利益,這樣就會激勵他們更加熱衷于制造各種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謀取私利,而不再專心致志地致力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公司治理也將成為一句空話。長此以往,等待公司的結果只有一種,那就是倒閉。因此,內幕交易是滋生在資本市場的一顆毒瘤,必須根除。
多種原因鋌而走險
內幕交易之所以愈演愈烈,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國的資本市場本來就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且帶有先天性的缺陷。中國的證券市場起步于1990年,而規范證券市場的《證券法》1998年12月29日才頒布,也就是說在長達九年的時間里,證券市場處在“無法可依”的狀態,長期的規則不健全,自然就養成了不守規則的惡習。第二,資本市場本來就是投機家和冒險家的樂園。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每一個參與者的夢想和信條,人性的貪婪在這個市場展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謀求最大利益,某些人就會置規則于不顧,鋌而走險。第三,內幕交易的隱蔽性。內幕信息的形成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內幕信息知情人員進入市場的時間往往是在信息形成的過程中并在信息形成后獲利,這個過程極難發現。而內幕信息知情人員又往往是隱藏在幕后,利用他人的賬戶買賣股票或者指使親友買賣股票,就更不易被發現。
第四,規則不完備也是重要因素。首先,內幕信息知情人員范圍規定的不完備。《證券法》第七十四條采用列舉的方式規定了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范圍,然而,這一規定并沒有窮盡所有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員。比如,上市公司重組方的人員,涉及國有上市公司有關事項的黨委、政府等有關部門的人員,這些人顯然也是內幕信息知情人。當然,《證券法》第七十四條授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其他內幕信息知情人員進行規定,因此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范圍有賴于監管部門的完善。其次,措施不完備。內幕信息是和一定的事項聯系在一起的,而公司參與相關事項的人可能涉及公司的各個層面,人數眾多。相信很多人對于內幕信息、內幕交易、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法律責任等規定都不是很清楚,因此,應當建立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登記備案制度、內幕信息知情人員親友備案登記制度、內幕信息知情人員風險提示制度等制度,并有效地執行。
第五,守法意識缺失不容忽視。法律不被遵守是當前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比如《證券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禁止證券從業人員從事證券交易,但現實中有幾人遵守?從業人員借他人名義買賣股票已經是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
第六,監管不力。我國目前有上市公司近2000家,而目前僅僅依靠證監會和交易所進行監管,監管對象如此眾多,監管機構人力有限,加之內幕交易極其隱蔽,受制于技術、手段等因素,顯然無法做到有效監管和及時查處。
第七,法律責任缺失。法律規定內幕交易應當承擔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然而,目前只能追究內幕交易行為人的行政和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追究尚無法啟動。無論是行政程序還是刑事程序,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調查取證過程,往往是在違法行為已經發生多年后,才對行為人啟動追究程序,這種嚴重的滯后性非但無法有效制止違法行為的發生,反而助長了很多人的僥幸心理,在市場上產生了示范效應。比如,中山公用的內幕交易發生在2007年,但是直到2010年5月才對有關人員采取措施,行為人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平安無事,其示范效應可想而知。
開啟民事訴訟大門
因此,僅僅依靠追究行為人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是無法有效地制止內幕交易的。只有啟動民事責任追究程序,讓行為人全面承擔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內幕交易。因為民事程序有行政和刑事程序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首先,民事程序由投資者提起,投資者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市場的變化與其息息相關,他們對市場的異常行為最為敏感,具有找出違法者的直接動力。
其次,證券違法行為的受害人往往成千上萬,當成千上萬的人對違法行為人提起訴訟,會形成浩大的聲勢,對違法人起到威懾作用。而證券民事賠償數額巨大,會讓違法行為人傾家蕩產,當違法行為人感到得不償失時,也會主動減少違法行為。
再次,證券民事訴訟會為行政和刑事調查提供線索。然而,目前有關內幕交易的民事訴訟還不被法院受理,因此,必須盡快開啟內幕交易民事訴訟的大門,建立證券舉證責任倒置制度、證券公益訴訟制度、集團訴訟制度,取消證券訴訟前置程序,賦予投資者便捷的訴訟權利,讓廣大的投資者通過證券民事訴訟的方式參與市場管理。
只要將廣大的投資者調動起來,就能建立一支維護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強大的生力軍,而我國目前資本市場上已有上億的投資者,有上億雙眼睛盯著市場,足以讓違法者無法遁形。因此,只有采取綜合措施,才能遏制內幕交易的蔓延,才能建立一個健康、干凈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