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茶道蘊含的就是這種道家精神,它是對自然之趣的直接追求,體現出淡泊無為的思想與“自然主義”: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飲自然之茶,并在飲茶中尋求對自然的回歸,也即天人合一、返璞歸真,進入物我兩忘的意境。即使人的生存是現實的,超越的。茶道也能使人在紛繁復雜的激烈競爭和節奏緊張的人際關系中深刻體驗平淡、雅致、清新的修為。
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就是這么認為的,也正因為他有如此淡雅的心胸,才將價值83億元的有價證券捐出,設立新華都慈善基金會。
陳發樹平時不抽煙,陪客人吃飯時也不喝酒,只是選擇喝茶。他不怎么說話,內心的想法、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他習慣在一旁觀察別人,特別是第一次接觸的人,哪怕是在一個宴席上與他沒有任何業務關系的人。這正是陳發樹“茶道”修身的體現。茶先苦而后甜,也是苦中作樂。茶道不僅僅是口頭的妙解、內心的澄清,也是通過商業行為體現出來的芳澤。
陳發樹認為,茶是一種飲品,更是一件文化品、藝術品,要將它與慈善經營兼容,必須有更多的精神內涵。作為企業家,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就應該如茶道的淡雅一樣,注重培養高瞻遠矚的戰略胸懷而禁忌一些小伎倆、小聰明、小詭計。也只有具備了高瞻遠矚的戰略胸懷,才能帶領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并在現代商戰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企業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
誠然,茶道精神是慈善的一種升華。它充分地反映了有良知的企業家們希望社會少一些爭戈,多一些寧靜;少一些虛華,多一些真誠。可以說“茶道”是一種“藝”和“道”的完美結合。光有“藝”只能說有形而無神,光有“道”只能說有神而無形。所以說,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良好品德的企業家是無法融入到茶道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