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雖然次貸危機的發生與資產證券化這一金融工具密切相關,引發這一場危機的真正原因是國際投行濫用資產證券化工具以及美國政府的監管缺失,但美國的奧巴馬政府在應對這場金融危機過程中,實際上仍利用了資產證券化這個金融工具 。
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對資產證券化創新實踐的步伐明顯放緩。尤其是我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通過投資拉動沉積下了大量的資產和負債。同時,全球經濟還面臨二次探底風險,還需要持續的經濟拉動措施。所以,我們必須正視資產證券化的作用,加快資產證券化的探索和發展。
資產證券化產品雖然歸結為債權類融資工具,但它與企業債的結構具有本質差異。發行企業債的主要目的是投資于新建項目,它的還本付息是建立在擬投資項目達產后所能產生回報的基礎之上,是以企業的整體信譽為基礎的融資活動。而資產證券化產品是以資產的信用代替了企業的信用,它一般以已經建成的項目為基礎,該項目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而且也有歷史數據支持,可信度較高。并可通過結構設計實現內部信用增級,即使是作為外部信譽增級的第三方擔保也只是針對該特定的資產,而非擔保整個企業。所以,擔保的風險程度也大大降低了。
而且,資產證券化作為直接融資平臺,由于其結構化融資的獨有特性,特別是其某種“轉移支付”特征,使得其可以成為實施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融資平臺。
因此,我們預計資產證券化將在防止經濟二次探底以及新農村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資產證券化可作為地方政府債的補充和替代品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政府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前幾年發行了不少“城投債”。由于政績壓力,地方政府客觀上存在著投資沖動,但是實際上當前發行地方政府債,將“風光”留給了現任政績,將“風險”轉移給了未來的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債的發行規模理應受到監管。而資產證券化產品以既有的、實際上多數為上一任政府留下有效的資產為支持,可以說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因此,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我國國情下,資產證券化是補充甚至取代地方政府債的最佳選擇。
資產證券化將在我國發展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實施國家發展戰略和市場經濟行為的短期目標往往難以統一,全局的和諧均衡發展與區域性經濟效率往往在短期難以達成平衡。因此,國家戰略的實施,過去主要依靠非市場化運作的國家政策扶植和國家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支持,這往往未能有效調動全社會的資源,與市場化的運作效率相比尚有差距。
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金融創新產品,通過信用增級(如政策性政府信用增級措施),可幫助相對落后的地區實現市場化的直接融資。它可在相對發達的地區和相對落后的地區建立起一座橋梁,以幫助相對落后的地區實現市場化乃至全球化的直接融資。
美國也經歷過東部與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難題。美國中西部在快速發展時,急需大量資金,而美國東部資金充裕而缺乏長期投資機會。通過政府的信用增級,美國中西部通過證券化方式向美國東部各州募集資金,達到了互通有無之效果。
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法規和配套措施出臺,通過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創新,資產證券化將責無旁貸地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西部大開發等國家發展戰略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也是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平臺的歷史使命。資產證券化將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可謂“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