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產經營上我從不簽字:在新興鑄管股份公司當總經理的時候,花錢都是總會計師和副總經理聯簽。另外,人事上是公開招聘、公平競爭。”2010年7月,新興鑄管集團董事長劉明忠對《董事會》記者如是表示。“放手”了財權、人事權,這位央企董事長干些什么?
履職新興鑄管董事長逾五年,劉明忠對運作董事會、促進企業發展頗有心得。劉明忠認為,董事長是企業發展的呼吁者、推動者、領導者,謀求企業和諧快速發展是董事長的首要職責。他將自己定位在董事會,重視溝通、調研,力促董事會規范高效運作。
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調研
《董事會》:您如何定位自己在董事會運作中的作用?
劉明忠:公司法上董事長是召集人。我覺得董事長應該是個董事會的決策代表,出資人代表,不能說是領導。董事會決策代表,就是在閉會期間對董事會決議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一是對戰略落實進行督導。戰略要靠項目落地來支撐,我們隨時關注重點支撐項目的落實進度。二是抓年度預算。經理層每個季度向董事會報告一次工作,集團公司實行月調度、月分析,二級公司實行旬調度、旬分析,三級企業日調度、日分析,一級保一級,三級企業保二級企業,二級企業保一級集團公司。這個要抽查、監督,有偏差的話,要督促經理層提出明確的糾偏措施。三是監督經理層是否合法合規。董事長要抓發展、抓制度、抓程序、抓機制。
《董事會》:我們注意到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由三人擔任,這里面存在一個如何合作的問題。
劉明忠:做好董事會的工作,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三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共事原則是“溝通是基礎,信任是保障,支持是關鍵”。牽扯到我們三個主要領導人的溝通,都是面對面的溝通,不找第三人傳話,否則要出問題的。通過溝通,建立了信任的基礎。這也是對董事會規范高效運作的一個最好補充。我們三個職位三個人擔任,配合得非常好。
對于財、人的問題,我們三個人都不簽字。花錢是總會計師去簽字。按照什么簽?董事會決議、領導班子決議、經理層會議決議以及會計制度。我們有39項大類的分權手冊,把董事長、總經理等的權利規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實現了“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分權分不好,到時候就出問題。我們三個人在財上沒有矛盾。別辦事老是自己簽字,簽字有什么好?我簽董事會決議、領導班子會議紀要的字,其他字不簽。今天支付10萬、20萬,報銷發票上我簽?我從來不干這活,我當股份公司總經理時都沒干過這活。人事問題,我們實現了市場化,公開招聘。公開招聘后,主要領導溝通,溝通完了公示。我們現在13個部門的領導人,11個是外頭招來的,只有2個是原新興鑄管的,徐建華和財務部長,也是社會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
《董事會》: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關系是國企治理結構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有人擔心,坐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有權責分不開的地方,這也是國資委試點外部董事長的重要原因。對此您怎么看?
劉明忠:不可能分不開,董事長得自己擺正位子。正常的生產經營是經理層的事,你就別去參加會議,別去干預,那是總經理負責制——但是,結果要按董事會的要求。董事會只要結果,不要過程。這樣你就不會產生矛盾。你天天沒事干,不抓戰略、制度、機制,天天想著抓總經理的事情,那當然分不開。
總經理辦公會我不參加,只有安全、環保、能源方面,總經理叫我參加,因為我是法人代表。在北京時,8點鐘上班,不加班。天天加班,你管什么?你不能把經理層的人叫來給你匯報。加班那不是亂了套了?!就“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你得干你的活。你越做不好這一點,就越處不好關系。往往幾個一把手鬧矛盾,就是這方面沒處理好,干別人的活了。
董事會謀劃完今年,就要考慮明年,考慮后三年、后五年的發展。我們要求經理層也要考慮三年,但是你董事長要有想法,要隨時了解國際國內,同行、企業的情況。這些情況大量是走出去才能得來的。企業的情況,你不能坐在辦公室了解。我每年轉三分之一的工廠,調研,三分之二的時間不在辦公室。這樣你才能對發展戰略有信心。我們外部董事和經理層也進行大量調研,充分調研是科學決策的前提,科學決策是和諧發展的前提!
學會傾聽和判斷
《董事會》:在促進外部董事發揮作用方面,身為董事長您有何做法?
劉明忠:首先要讓外部董事對企業有信心,信心是第一位的。如果沒信心,他來這里干什么?又不是沒地方去。董事會決定的事情,經理層必須執行,董事會要通過調研、考察或聽匯報去檢查,這就增強了外部董事的信心——所以外部董事在我們這里都干得很舒心。第二,信息的供給要及時。對經理層的做法要透露。第三,董事長的意愿、想法要溝通,和外部董事的溝通很重要。我提十二五規劃,數字是我提出來的。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達到?溝通是不斷完善的過程,對我的思路也是不斷修正、提高。通過這樣,外部董事自然會對你提出意見建議。
《董事會》:履職董事長五年,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您怎么評價自己的風格?
劉明忠:在做決定之前,要很好地跟董事交流。會議上要傾聽各位董事的意見,作出正確的判斷。可能在判斷上,要推翻自己原有的想法,這是有過的。外部董事不同意的事情,我不會去說服他們同意。有疑義的問題,我們調查、補充完了跟外部董事匯報清楚,然后再上會。這就是一定要學會打破自己的習慣——我是董事長,我說了算?這實際上是一次革命。要真正形成董事會票決制。要學會傾聽意見,通過傾聽學會判斷事情的對與錯。假如你天天覺得你百分之百正確,說的大家都不聽,那董事會就形同虛設。
有一些項目是調研完了我提的,當然做議案的部門是戰略投資部。會上,對一般決策項目,我肯定是最后吸取大家意見后發言,但是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可能中間我就發言,當時有問題我當時就發言。直接在會上說,我不下來了說!(笑)
《董事會》:在您看來,央企董事長最核心的素質是什么?您最大的壓力是什么?
劉明忠:作為董事長,要有領導力,就必須具備世界思維、國際眼光,否則企業會走得很窄。解放思想,誰解放思想?你首先要解放思想。你的思維要領先于對手。第二,具有判斷宏觀、微觀經濟的能力。你判斷問題思維要清楚,清楚以后,決策的事情不能拖泥帶水。第三,不斷學習的意識,適合不同階段的發展,可能這一階段的知識已不適應下一階段。我們的核心理念是:在學習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另外,做事一定要公平公正。工作上都是一樣,下來我們是朋友,那是我們的事。不公平公正,你在這個位子上人說你好,一轉眼就說你不好,心里不舒服嘛。對任何人,不管是領導、平級、下級都要講誠信,這點非常重要。
壓力就是這個企業能不能持續健康穩定和諧發展,不能說今天好明天壞。第二個,健康發展后,職工享受到發展成果。你說企業發展,職工工資一分錢都不漲,行嗎?我跟下面的干部講,衡量你的好壞不光是企業發展速度、質量,而且是職工在發展過程中生活質量的提高,享受了企業發展成果。最大的壓力可能在職工的滿意度上。我們總部不到50人,可能做得很累,但大家做得不錯。
打造出六個世界最強最大
《董事會》:目前各界對央企領導的薪酬爭議很大,而激勵機制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突出,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劉明忠:對這個真沒想過,我們是為了事業在干。因為我如果在新興鑄管股份公司拿薪酬,會比在集團拿的多多了。我們要真正成為具有國際知識產權和世界知名品牌的企業。我覺得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這么想的,把待遇問題放在次要位置,不是像外界一說中央企業領導人拿多少錢——外界有時候不了解國資委的考核體系。我們要真正為企業爭光,就是榮融主任提出來的:行業第一,世界領先。
某發達國家有個大鑄管企業,2006、2007年的時候,挺傲,說你中國的鑄造業還行?他們找到部委的領導,被介紹給新興鑄管股份公司。第一次見面,談半個小時,很傲,就想著怎么收購中國的鑄管廠——談到這個份上,我們就不用談了,我說請你派兩個人到中國來,到我們企業去看,看完我們再說。他們派了銷售副總、總工程師,看了后到北京來說,看了你們工廠,馬上我們想掉眼淚。他再不說他占大股,就開始談百分之五十對五十。我說去你們工廠看看。我們看了該國四大鑄管企業的兩個廠,看完以后,我們開始說不,你沒有什么技術。你說你有資金,我們不缺資金。他這個時候就不牛了,倒過來談三、七開股權,我們占七。所以,真的要在國際上有自己的品牌。我們已經走出去了,新興鑄管現在是世界前兩位。我們上上下下就是這個想法:打造出六個世界最強最大。
《董事會》:您如何看待目前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建立規范董事會工作?
劉明忠:推進董事會建設是完全正確的,這是一次革命。通過這次革命,把出資人代表真正落實到外部董事大于內部董事的董事會,出資人代表層層落實,這完全符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路徑,是對國有物權法律體系的完善。大家認認真真按照這個辦,企業肯定能做好。不管是國企、民企、三資企業,不管是什么所有制,搞得好關鍵在體制機制,就是要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機制,干不好得下臺,不是旱澇保收。國資委管大事,我覺得國資委這點做得非常好,外部人不了解,比如符合主業的投資是備案。榮融主任2007年底就不斷提醒中央企業要做好過冬的準備。中央企業這幾年快速發展,得益于國資委有一套嚴格的激勵約束辦法。合理不合理?別提那個問題。反正要進步,國有資產要保值增值。央企董事會建設現在32家了,可能逐步全部要推——看出好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