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的統計數據表明。2009年國內旅游業較2008年增長了10%左右,而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和國內經濟的不斷升溫,國內旅游業將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同時隨著更多的游客開始流向中小型城市,經濟型酒店發展水平低下的困境開始凸顯,因此,加快中小型城市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對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一、經濟型酒店發展的現狀分析
經濟型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對于傳統的全服務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種酒店業態,學術界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國外對經濟型酒店的劃分主要以價格為標準,認為經濟型酒店是指不提供全面服務(full service)的房價在1991-1993年期間維持在33美元以下的酒店。筆者根據經濟型酒店的特點及中國的實際情況,認為經濟型酒店是以大眾旅行者和中小商務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客房為唯一或核心產品,價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幣以下),服務標準,環境舒適,硬件上乘,性價比高的現代酒店業態。經濟型酒店作為一種新興業態,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產物,它完全區別于面對社會上流階層的全服務酒店,是服務大眾階層,滿足一般平民的旅行住宿的產品設施。大多數人認為經濟型酒店只能在經濟發達、人口流動快、密度高、交通方便、市政設施成熟的城市或地區生存。尤其是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經濟型酒店的客房數目在國內其它城市中占絕對領先地位(見圖1)。圖中經濟型連鎖酒店多分布于經濟發達、旅游業的一線城市,但是,一線城市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分布已趨于飽和,個別方面已凸顯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已飽和,轉型在所難免
2009年4季度,全國各大城市中,經濟型酒店密度最高的6大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南京。6大城市已開業的經濟型酒總數達1508家,占全國經濟型酒店客房總數的41.62%,比上年同季度增長24.82%。其中,北京由于奧運會的召開增長速度最快,2008、2009年客房增長速度分別為92.17%和25.77%:上海的平均發展速度次之,2008、2009年客房增長速度分別為49.31%和23.42%。以上數據表明6大城市從客房數量上看還是增長趨勢和增長速度上看,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已經出現漲勢回落現象。可以判斷,像北京、上海這類一線城市經濟型酒店市場已逐漸趨于飽和狀態。隨著經濟型酒店在發達城市競爭日趨白熱化,各酒店管理者必然把酒店未來的發展中心放在中小型城市。
(二)經濟型酒店“不經濟”
經濟型酒店最早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如今已是歐美國家相當成熟的酒店形式,最大的特點是房價便宜。圖1—1中。6大城市的經濟型酒店的門市價格都保持在200元以上,這與大城市酒店物業成本高、城市消費水平高以及經濟型酒店市場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況有關。進人世博期之后,上海經濟型酒店的人住率都達到了90%以上,價格和入住率同升,普通標間的價格普漲20%-150%之間。從房價來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經濟型酒店的房價不僅遠遠高于旅館、招待所。甚至可以與星級酒店相比。與美國的經濟型酒店價格和人均收入的比例相比。中國的經濟型酒店仍然不夠“經濟”。可見,國內更多的經濟型酒店則是直接套用了國外經濟型酒店的名詞,發展軌跡卻有別于發達國家。
(三)民族自創品牌迅速增加,大品牌競爭優勢明顯
經濟型酒店行業成長迅速,出現了一些頗有影響的民族品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有錦江之星、如家酒店連鎖等:有影響力的地區經濟型酒店如上海地區的莫泰168、寶隆居家,華南地區的7天,北京地區的欣燕都等。這些品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得到迅速的擴張,正在積極向著全國品牌的方向努力。并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例如,如家以3,4億收購同樣位居10大經濟連鎖酒店的七斗星100%股權,使如家門店數量又迅速爆增26家單店,新增加酒店客房4200間,進一步增加了在18個城市的酒店競爭影響力。如家對七斗星的收購。使如家的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320家,覆蓋80多個城市,成為經濟連鎖酒店的老大。但是,目前國內眾多老品牌的經濟型酒店都拼殺于一一線大城市,搶占星級酒店客源,占領了大半的市場份額,留給后來者的吸金空間相對較小。尤其是對一些新型的、規模較小的經濟型酒店來說難以在大城市立足,選擇中小城市發展是其最佳方案。
二、中小型城市發展經濟型酒店的優勢
當大部分經濟型酒店品牌瞄準一線城市展開市場爭奪時,中小城市卻因旅游業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擴大而形成另一片更大的市場。活躍的經濟環境和不斷提高的城市魅力、人文素質,催生了商貿活動和旅游活動的繁榮,這是經濟型酒店在中小型城市發展的良好市場基礎。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商務型酒店量日趨飽和。像錦江之星等全國性品牌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已經把地級市列入他們未來的發展規劃。現今的大多數經濟型酒店,都不那么“經濟”。真正的價廉物美的經濟型快捷酒店,無疑成為許多商旅人士和市民選擇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小型城市的經濟型快捷酒店將成未來經濟型酒店的新熱點。
(一)中小型城市經濟型酒店業發展的空間巨大
長期以來,中小型城市酒店業檔次參差不齊,服務住宿環境相對較好的酒店很少,價位低的中小型招待所住宿環境卻差強人意,使游客在中小型城市有玩過后不愿意留宿,也因此降低了游客的過夜率,減少了旅游收入。一部分游客會選擇住宿條件差的招待所從而降低了旅游體驗,另一部分自駕車游客會在游玩過中小型城市后再返回大城市住宿,一方面給游客帶來許多不便,另一方面也使中小型城市旅游業發展受到影響。因此,發展中小型城市的經濟型酒店勢必會促進城市旅游業的發展。
(二)中小型城市的風景名勝、度假區分布多
從旅游資源的角度來看,中小型城市因為區位、環境、歷史因素往往擁有大城市無可比擬的特色旅游資源,例如歷史傳統文化、自然風光特色、民俗風情特色、地熱溫泉等休閑度假勝地等。小城鎮往往處在大自然的懷抱當中,具有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優勢,特色濃郁的民俗也是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的原因。但因小城鎮旅游業發展起步晚。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備。賓館住宿業發展緩慢,星級酒店的介入又不符合中小城市的市場要求,從而簇生經濟型酒店在中小型城市的發展。
(三)中小型城市適宜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經濟型酒店
經濟型酒店市場具有投資回收期短、回報率高、市場風險低等特點,更適合在經濟相對發展緩慢、人工成本低廉的中小型城市發展。在國外,以美國的經濟型酒店為例,它一般都不在市中心,大部分位于城市邊緣、高速公路兩旁。在公路邊均有很明顯的標志。酒店外觀也很不起眼,看上去還有點像民宅,但考慮得非常周到。酒店周圍設施很齊全,15分鐘的車程范圍內,均有餐館、購物中心、加油站或社區等。在國內,以尚客優快捷酒店為代表的行業新品牌,更是伴隨著二三線城市旅游業的發展而快速擴張,漸成中小城市酒店市場的領頭羊。尚客優快捷酒店專做99-139元價位的客房,致力于打造中國二三線城市真正的經濟型酒店品牌。
三、中小城市打造經濟型酒店的對策
(一)明確市場定位,與大城市品牌經濟型酒店形成錯位經營
明確的市場定位是中小型城市經濟型酒店成功的前提,也是經濟型酒店達到錯位經營的一大重要環節。因此,在成立之初和發展過程中需要做充分的市場調查,通過市場分析,明確自己要服務的人群。中小型城市旅游的游客多為自助游客,如果說旅行是有錢人的休閑活動的話,那自助旅游就是平民化的運動了。因為喜歡自助旅游的人,通常是寧愿把錢花在多看幾個博物館上面,也舍不得浪費錢住大飯店的人。因此,低價位、整潔安全的客房成了他們在旅途中十分迫切的需求,其他酒店服務對于他們來說就不那么重要。針對這一類人群的特殊需要,進行合理的酒店設計和產品特色塑造,為這些目標客人提供滿足他們消費特色的低價位產品,達到和大城市高價位的經濟型酒店的錯位經營。
(二)控制成本。打造低價位產品
經濟型酒店要在二三線城市發展,打造成真正的經濟型酒店就必須控制成本。首先。要降低人工成本,做好“有限”服務。從國外經濟型酒店發展的經驗來看。酒店除總臺和早餐外是“沒有服務”的。經濟型酒店的利潤空間就是人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譬如外賣送餐、代購機票、幫客洗衣、擦鞋等,都不應是經濟型酒店提供的服務。而我國經濟型酒店往往陷入增加酒店服務吸引客源的誤區。擴大、完善和提高非人工服務(包括設施、設備、用品),同時把極為有限的標準化人工服務做好、做細、做到位,才是對經濟型酒店服務的正確理解,要求員工達到“多面手”、“百事通”,這些要求本身是與經濟型酒店的定位相悖的。其次,簡化餐飲服務。判別經濟型酒店一個最主要的標志就是功能單一,只經營客房,最多是B(bed床)B(breakfast早餐)的形式,經濟型酒店不搞餐飲的全球性慣例,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把餐飲功能從經濟型酒店中剔除,是旅游市場專業化分工之必然。
(三)注重自主品牌建設。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很多經濟型酒店只是籠統地把自費出游和中小商務客人作為自身的目標市場,不是非常明確地劃分層級。因此。當經濟型酒店達到一定數量以后,市場競爭必然會加劇。為了有效地吸引顧客。打造自己的品牌是酒店經營者必須面對的問題。現代社會中,品牌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載體,孕載著不同企業或產品的獨特優勢和豐富內涵。經濟型酒店行業作為一種無形服務和有形產品緊密結合的行業,品牌對其意義尤為重要,這是對酒店行業中產品高度同質化、個性面貌同一化的突破,也是對不可事先體驗的酒店服務的有力保障。每個經濟型酒店品牌必須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內涵的定義,目標市場的細分和顧客忠誠度的樹立,產品設計的改進和服務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穩定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