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實質就是正確認識權力與腐敗的問題。在權力與腐敗結為孿生兄弟的新時期,權力令人神往,但腐敗卻遭億萬百姓深惡痛絕。
權力,在中國歷史上,演出了數不勝數的人間悲喜劇。古代的皇帝、皇室,為爭奪最高權力,不惜手足相殘;現代的拜權狂,為了竊取權力,直弄得“折戟沉沙”。權力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存在于社會關系中。“腐敗”原義是指物體腐爛,后人多借指制度、措施或政治環境上的黑暗和混亂,更有用來形容生活腐朽、觀念陳舊和生活墮落的,但這些未免都顯得不明朗不直接。在中國,由于權力具有資源稀缺性、壟斷陛、功利性、時空性,時至今日,其本義已多不再提,倒是政治意義上的腐敗被人們談論得更多一些。按照人們對腐敗概念的最新理解,當今社會的腐敗是以多個層面、多種形式發生在多種領域的一種“大惡”的行為,呈現出白色腐敗、灰色腐敗和黑色腐敗三大形態。從腐敗的種類上劃分,可分為吏治腐敗、行政腐敗、經濟腐敗、司法腐敗、學術腐敗、留學腐敗等;從腐敗人員的構成上來劃分,又可分為領導干部的腐敗、一般國家公務人員的職務腐敗,以及非公務人員在從事經營活動過程中的腐敗行為等。盡管腐敗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腐敗的內涵和產生機理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權力越出正常的運行軌道,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運用手中的權力謀取個人的私利。人的私欲是產生腐敗的原動力,權力的越軌是產生腐敗的首要原因,人的私欲一旦與越軌的權力相結合,其產生惡果的能量將會以幾何級數增長。每一個貪官后面都有一批暴發戶,幾乎成為國家存在的一個定律。腐敗已從集權時代向經濟時代闊步向前,政體結構從“權力主導型”轉向“金錢主導型”。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黑交易泛濫成災。“黑道”向“紅道”滲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官貴民賤,巴高踩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串案、窩案、案中案獨領風騷,利益同盟,領導干部“傍大款”;吏治和司法腐敗,官場“腐敗窩案”正在向群體化、規模化、公開化的趨勢發展,形成一個能左右當地政治生態環境變化的“地方性權力實體”和“腐敗既得利益集團”。腐敗已經集團化、頑固化、地方化和裙帶化!“上好之焉,下必趨之”盛行,正是官場生態的異化造成的惡果。從政心理裂變,既要做官,還要發財;奉行“金錢是政治的母乳”定律,黑權政治、黑金政治被“發揚光大”……導致出中國“高增長、高腐敗”并存的局面。
因而,所有的腐敗都是權力腐敗。可見治腐之本,重在治權。治權首先要認識權力的本質,進而規范權力的運作。“權力”自古被解作權勢與威力,或者權位與勢力。現代“權力”更被明確為,一定時空內的領導、支配和控制力量,或者政治上的強制力量。都說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執政為民、為民謀利;也可以禍國殃民、腐化墮落;權力可以鍛造人,也可以腐蝕人。為什么權力會出現如此的悖論,那是因為權力在獲得和運用的過程中會發生變異。“絕對的權力才有絕對的統一”,或者說“絕對的統一才有絕對的權力”,這里都充分肯定了權力的絕對化和集權作用。
事實告訴我們,權力一旦脫離監督,就會惡性膨脹,往往以權力行為者個人的好惡為標準實施權力行為。腐敗現象越燃越烈,從對一些詞語的改進可窺一斑,如“前腐后繼”,腐敗大行其道,關鍵也是權力過于集中。也有人在對腐敗進行治理的本質認識時,不愿意提到“清官”治國,而寧愿相信以法治國,我想這真是對21世紀中國的極好諷刺。因為深受其害,所以一概抹殺,寧肯去所謂的政治文明的西方國家找治國之道,也不再敢多談清官治國。弱化和無視對治理腐敗主體主觀意識的認識,期圖通過程序上的合理合法化來防止腐敗,這也是不足取的。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都是皇權專制統治的歷史,也是權力極端私有化的歷史。為了強化專制皇權,古代氏族在圖騰崇拜中形成的神秘主義集體表象可以人格化,并將之移植到對權力的認識上來,出現了君權神授、天命神權的信條。天人渾一的萬物有靈論披上政治的外衣,融合在“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儒家大一統思想中,根深蒂固,借此鞏固封建專制的政權結構。無可否認,一些有遠見卓識的封建帝王和封建政治家,在他們開明政策的治理下,使中國一次又一次繁榮富強起來,出現了諸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康乾之治”等太平盛世。但是,即便是這些明君圣主,也無一例外不是以專制獨裁為前提的。況且,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更多的是為形形色色的無能昏庸的帝王所把持,處于權力金字塔頂峰的不受任何制約的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腐化分子。整個官僚機構貪污腐敗現象綿延不斷,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致使大大小小的動亂不斷,廣大勞動人民基本上是在動蕩和被盤剝的痛苦中生活。并且,從人類脫離其他動物形成獨特文明至今,或許人性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只是這種改變并不足以使人脫離動物本性。人性與權力在這一點上有天然的相洽性。今天,治腐漸成當代中國政治、學術的中心議題之一,濃厚的“清官”思想強化了人身依附心態,喪失了個體獨立自主掌握自己命運的精神,為專制的政權結構的穩固和各種貪污腐敗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肥沃的社會土壤,也為現代形成權力制約機制增加了困難。
關于權力與腐敗,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既破壞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又嚴重動搖了社會主義的政治基礎。腐敗問題已成為阻礙當前社會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問題,已成為嚴重影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以及黨和政府威信的極大障礙,是敗壞黨風的銷蝕劑。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鏟除腐敗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持黨與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課題。產生腐敗的原因固然很多,既有經濟的、社會的、道德的原因,也有機制的、環境的、社會心理的原因,但權力滋生腐敗更顯嚴重,尤其應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