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題是高考和新課標對接的產物,筆者認為,隨著新課標實施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實施程度的不斷深化,附加題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出現在許多高考試卷中。
2008年和2009年,江蘇卷都有附加題,分值40分,是對文科考生“特長”的考查,2009年浙江卷有“自選模塊測試”,語文有兩個模塊,分值為20分,是對考重點大學考生“特長”的考查,雖然沒有冠以“附加題”的名分,但具有附加題的性質,也可以認為是附加題。
應該說,江蘇卷的附加題和浙江卷自選測試的語文模塊各有特色,在附加題的考查內容和考查形式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探索,但我們也很容易看到,兩套附加題的考查內容和要求有很大的差異。雖然這種差異是正常的,但作為新高考中的新生事物,附加題究竟考什么?怎樣考?這兩個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在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的淺見,以就教于方家。
力挺課改提高要求
(一)附加題要力挺課改,促進實施新課標,尤其要有利于選修課程的實施
2009年浙江卷考試大綱關于自選測試語文模塊的考試內容,明確指出:“依據課程標準……并考慮中學語文《中國現代詩歌散文閱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閱讀》選修模塊教學實際而確定。”可見其命題著眼于課改,著眼于中學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其兩個語文模塊的測試題就是和上面兩個選修模塊相對應的。江蘇卷的附加題,第一題是文言文選段閱讀,考查斷句、內容理解和文學常識,可以認為是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第二題是名著閱讀題,著眼于促進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第三題是文學作品分析鑒賞題,選文是郁達夫的《懷魯迅》,可以認為是和選修模塊《現代散文選讀》相對應的考查。由此看來,2009年江蘇卷附加題有利于新課標實施目的也是很明確的。應該說,江浙兩省的附加題雖然考查內容及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都著眼于促進課改,促進中學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應該得到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學語文選修課程的實施,實際上面臨困境,表現有二:一是有不少學校根本不重視選修課程的開設,有的雖然開設了一些,但并不投入相應的課時和人力;二是選修課程的教學只選擇與高考試題有關的內容,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輔導課。這主要是因為選修課程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沒有在高考中充分體現出來。附加題應該擔當起促進中學選修課教學的重任。
(二)著眼于考查特長,提高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江蘇卷附加題是對文科考生的考查,浙江卷“附加題”是對考重點大學考生的考查,都是對學生“特長”的考查,這與正卷題考查學生必修的“共同基礎”要求不同,所以,附加題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必然要提高。這一點在江浙兩卷都得到了體現。如江蘇卷第三題由2008年的“材料概括分析題”變為有一定閱讀難度的“文學作品分析鑒賞題”,能力要求明顯提高,更符合附加題的能力要求;再如浙江卷“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模塊第(2)題,“結合具體作品簡析這個意象的特點及作用”,“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模塊第(2)題,“結合文中所引詩歌,探求末句的意蘊”,能力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即使是關于知識的考查,范圍也有所拓展,要求也有所提高。從另一方面看,對考生要求的提高也符合新課標選修課程評價的要求,如詩歌與散文的閱讀與鑒賞,選修課程注重要求學生“發現作品的豐富意蘊和深層意義”,“對作品有獨到的感受和創造性理解”,“具有批判質疑的能力”等,比必修課程的目標有明顯的提高,這一點應該是附加題的命題所必須充分考慮的。此外,只有提高附加題的考查要求,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高考的選拔功能。像2009年江蘇卷附加題,雖然平均分由2008年的24分降為19分,但它不僅對中學教學的積極影響更大了,而且更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
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是高層級的能力,應該在附加題中占重要位置。
科學靈活體現創新
(一)和正題卷考查點分工要明確
這里需要考慮兩點:第一,考查點分工要科學。必修課程目標所要求考查點不要在附加題中考,如前文說過,江蘇卷的名著閱讀題可以像福建卷那樣放在正題卷考,考查全體學生,放在附加題中,只考文科考生,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第二,試題的考查功能不要重疊。如2009年江蘇卷正題卷和附加題卷都考了散文閱讀和鑒賞,但考查點分配合理,考查功能基本不重疊。
(二)思維容量、試題難度與分值要相符
附加題卷試題長度較短,閱讀容量小,答題時間短,努力做到思維容量、試題難度與分值相符是非常重要的。像2008年江蘇卷附加題的“材料概括分析題”,材料閱讀量不足400字,而且是平實清晰的說明性文字,從概括分析角度設計了一道6分題和一道9分題,思維容量小,題目難度也不大,而賦分卻很高,明顯不科學。
(三)對選修課程要求的語文素養的考查,一定要“根在書內,題在書外”這樣考不僅科學,而且不給學生的備考增加負擔。
(四)題型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體現創新精神
可以放入附加題卷的考查點很多,可以輪流考查,題型也應該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固定化。比如對語言文字應用的考查,像下面貼近生活的小題也可以被采用:
(1)請用一個成語形容當前世界的經濟狀況(2009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試題)
(2)從語法角度分析下列病句錯在何處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2009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試題)
把“特長”考查和創新精神結合起來,可以成為附加題的特色。
(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要求,嘗試體現“選擇性”
體現“選擇性”,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符合中學選修課程“選修”的特點和教學實際,適當增加附加題卷的長度,安排“選考題”,應該是很好的嘗試。
可以預見,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化和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高中語文課程的不斷完善,新高考與新課標的對接會越來越成熟,高考對附加題的命制和安排,也會越來越科學,這樣的考查也會越來越被命題專家看中,從而更多地出現在實施新課標地區的高考語文試卷中,發出璀璨的光芒。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職教中心普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