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誦讀文本,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節;
2.鑒賞詳略得當的藝術手法,評價作者這樣處理的寫作意圖;
3.利用文本資源,進行“變奏”式再創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第一課時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師生合作完成前兩個學習目標;第二課時完成第三個學習目標。文本出現的語法知識,以“練案”的形式發給學生,課下完成。
【活動構想】
以文本為依托,采用得體的形式對文本進行改寫,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旨在提升對文本的理解,靈活駕馭文本信息,提高寫作能力。
【活動實錄】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師:上節課我們給每個小組安排了一項活動,借鑒通訊報道的形式,報道赤壁之戰。四個小組分別充當前方記者、魏蜀吳三方記者,報道整個事件進程。現進行組內交流,推出優秀文稿;然后四個組長協商,串聯各方報道。
……(前期準備,10分鐘)
記者甲——前方記者(一組)
記者乙——派往東吳記者(二組)
記者丙——派往劉備方記者(三組)
記者丁——派往曹軍大營記者(四組)
……
記者甲: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前方記者甲,在長江北岸為您做現場報道。下面我先連線記者乙,請他談談南岸的情況。
記者乙:主持人好。我是前往東吳的記者,在長江南岸為您報道,來自最新的消息,吳主孫權已派出大夫魯肅前往當陽,會盟皇叔劉備于長坂坡,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論天下事勢,達成共逆曹軍的共識。劉備業已派出軍師諸葛亮回拜孫權,具體情況請主持人連線記者丙。
記者甲:下面我們再連線記者丙……你好,請你談談諸葛亮回訪孫權,雙方會談的情況。
記者丙:主持人好,大家好。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在諸葛亮一番游說之下,吳主孫權大悅,設宴款待來者。東吳的將領周瑜與大夫魯肅也力主抗曹。孫權已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維贊軍校尉,并力逆曹。不知曹軍大營情況如何?
記者甲:我們連線記者丁,請他談談那里的情況。
記者丁:主持人好。操軍號稱八十萬,實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弊,加之不習水戰,失天時地利人和,難以久持。如今曹操又將戰船首尾相接,如吳蜀聯軍用火攻,曹軍必敗。
記者甲: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東吳已制訂火攻策略,我們請前方記者乙談談他掌握的情況。
記者乙:東吳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系于其尾。指使老將黃蓋以書遺操,詐云降曹,以擊其不虞。此時的長江南岸“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記者甲:第一階段的報道就到這里,我們隨時會為您播發來自前線的報道。
……
記者甲:已過數日,讓我們一起隨記者前往長江一線,看看那里的最新情況。
記者丁:主持人你好。現在正刮著東南風,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長江江面已成火海,火烈風猛,燒盡北船,延及北岸上營落。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甚眾。……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記者甲:我也收到記者乙、記者丙發回的報道,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皆已饑疫,死者太半。
記者丁:操引軍北還。赤壁一戰,以孫劉大獲全勝告終。
記者甲:綜觀此戰,曹軍失利勢在必然,號稱百萬,驕狂不可一世,正所謂“驕兵必敗”;主力不習水戰,新收之眾心存狐疑;戰艦首尾相接,遇火攻不戰自潰。此戰,三足鼎立之勢成矣。
【百家講壇】
一組: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都難以單方面抵擋氣勢囂張、不可一世的曹操。而孫劉聯合,以弱勝強,讓我們明白了“合作雙贏”的道理。
二組:孫權在大敵當前,眾多官員主張“迎操”的情況下,并沒有驚惶失措,而是正確分析形勢,聽取周瑜、魯肅意見,力持抗曹,對于穩定形勢、團結上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作為一方領導,關鍵時要有“主心骨”,萬不可優柔寡斷,坐失良機。
三組:東吳主戰派周瑜大敵當前,果敢堅毅,準確判斷形勢,正確分析敵我雙方各自的優勢劣勢,發現曹操存在的致命弱點,擊準對方“軟肋”,做到“知己知彼”,堅定了孫權抗曹的信念,對取得最終的勝利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千百年來,指揮若定,英武驕矜的周郎形象讓后人景仰。不難看出,歷史上很多戰役的取勝,斷然離不開對敵我形勢的準確分析判斷。
四組:“驕兵必敗”,不管你有多大資本,多強勢力,狂傲是“阿基琉斯的腳踵”。曹操之敗,因素很多,但盲目自大、狂傲輕敵是其中主要因素。這一點警示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頭腦,謙虛謹慎。
【活動評價】
新課標“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對文本的學習應多角度、多渠道展開,這樣才能在作品與學生、作品與寫作之間架構利于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橋梁。對文本有義有效的拓展性學習活動,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作欲望,對于他們開闊視野、開拓思維都有很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