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后期復習要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須要抓基礎知識的落實,而要使知識落實到實處,就應回歸教材,正所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苯滩木褪钦Z文學科的根本和源泉。語文教材在高三后期的復習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應重視教材的作用,抓綱務本,做好后期的復習工作。
高三后期復習之所以要回歸教材,是因為教材與考點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
一、教材與高考點的關系
許多的考生在進入高三后便不再重視教材,他們錯誤的認為,高考不考教材,教材看了沒有任何作用。誠然,高考中的材料大多數出自教材外,但大家仔細分析后不難發現,材料雖然來自教材外,但其知識點卻是教材中強調的。以文言文為例,文言文翻譯的一些實詞和虛詞,均是教材中涉及到的。應該說教材是高考考點的基礎,而高考考點是教材的延伸與擴展。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高考的各考點和教材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
考點一:準確識記現代漢語普通的字音,這一點在教材中是得到了充分體現的。近年來所考的漢字的讀音,均是常見的,使用頻率較高的,這些常見常用的漢字多收集在高中語文教材第二次所附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另外,教材的注釋中也給一些一字多音,或繁難的漢字注了音,學生只要把這些漢字落實了,應該說閱讀是沒有問題的,細心些的同學,定能應付高考語音試題。
考點二:識記現代漢語的字形。這一點教材的第一冊、第二冊后面附有《詞語表》,這些字都是常用的,也常出現在高考試卷中。教材的第四冊后附有《容易寫錯的字一覽表》、《容易用錯的成語一覽表》,教材不僅將容易書寫錯誤的漢字收集在一起,還總結了易錯的原因,正誤漢字并舉,便于學生比較,以掌握漢字的書寫。
考點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近年所考標點符號,均是最基本的用法,只要掌握教材中附錄的《標點符號的規范用法》,就可以完成高考試題。
考點四:默寫名家名篇,題型多采用三個空。任選兩個,且所考的內容多是大綱規定背誦篇目中的名句,只要學生細心一點,準確記憶文章的內容,得分是相當高的。
一些學生錯誤的認為,在高考中占比分較重的現代文閱讀材料均來自教材外,但稍加分析不難發現,閱讀現代文的能力,是滲透在教材教學活動中的。高考中的考點,恰是我們教材教學的重點。以教材第二冊為例,第一單元的教學要點是: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第二單元的教學要點是:研究探討,深入領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第三單元,分析評價,借鑒吸收,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藝,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些教學要點也正是高考的考點,只要老師在復習的過程中把這些要求落實到實處,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能力就培養起來。
關于文言文的閱讀,高考對教材的依賴更大,考綱規定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文言文實詞、虛詞的運用作為考點。在教材第二冊四單元附有文言文常用虛詞表;第五單元附有詞類活用表;第六單元附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有關知識。另外還有古代詩歌鑒賞、文學文化常識、寫作等。其解題技藝,教材均有要求,學生把這一些的技巧落以實處,就不愁構建不起學科的知識體系。
二、語文后期復習的現狀分析
許多考生進入高三后就會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重考題輕教材,他們試圖通過題海戰術,練就一身“好水性”。他們忘記了教材與考試是源與流的關系,一味練題,而忽視了根本,結果事倍功半。其實我們只要細心的觀察分析一下就會知道,那些教材知識扎實的同學,往往成績是比較穩定的,而且比較優秀。看來要培養語文學科能力要從教材抓起,復習是溫故更不能脫離教材。標本兼治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回歸教材的幾點做法
要讓學生在復習中回歸教材,老師們一定要明確一點:學生回歸教材做什么?回歸教材絕對不是簡單的重復昨天的故事,重嚼已經嚼過的饃。我們重回教材是為了把那一些曾經被我們遺漏的知識點重新找回來,把過去夾生的知識重新回爐,加把火,讓它熟了,從而真正地構建起學科的知識體系,把曾經斷了的鏈接上,重歸教材需要老師的精神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抓住重點,按部就班,也才能見到成效。具體方法就是“五看”。
(一)看標題、作者
重新修訂的考綱取消了文學常識的標注,就是說高考不排除考文學常識。我認為,即便考文學常識,也應該是以教材中的文學常識為主,抓綱務本一直是國家考試中心的宗旨。目前教材中收集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復習中注意識記一下,一來可以防備考試;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背課文
這個環節主要針對文言文和詩歌,因為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有一些篇目要背誦,且近年的高考皆考過教材中的背誦,回歸教材看課文,要督促學生背熟課文,準確識記重要的字詞,只要這個環節落實了,高考中默寫名篇名句一定能得高分。
(三)看注釋
出現在教材中的注釋,有好多就是學生應掌握的重點,如詩歌中詩人出生簡歷,對學生在詩歌鑒賞中知人論世有很大的幫助,還有就是制約學生文言文翻譯的一大難題,就是文言文實詞,有些詞古今異義,在文言實詞含義改變的今天,它的原義已經消亡了。學生積累的文言文實詞少了,閱讀當然困難,這一點課文中的注釋可以給學生很大的幫助,教材對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均有注釋,學生用心看,積累多了,文言文翻譯就不再是問題。
(四)看練習
每課的課后練習,往往是教學的要點,學生如果能準確地完成這些題,就能抓住教學的重點,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識,尤其是文言文,多數課文后設計了一詞多義題,且多是常用的詞,熟記這些詞,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文言文的翻譯。
(五)看知識短文
教材中的知識短文,涵蓋了考點那個的許多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如果學生把這些知識弄清楚了,語文的知識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
當然,僅有學生的“五看”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就少不了老師的指導,在重歸教材后,老師們一是要做好知識的梳理工作,知道學生將這些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這樣更便于學生把握。二是老師在其后的訓練中時常引導學生重溫過去學過的知識,把教材與考試訓練結合起來,在夯實課本知識的同時,舉一反三,用好知識的遷移。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